西马消费满RM80免邮费

【预购】哲学的慰藉(阿兰·德波顿作品集)

【预购】哲学的慰藉(阿兰·德波顿作品集)

售价
RM46.40
优惠价
RM46.40
售价
RM58.00
已售罄,请联系客服【轩轩】~
Unit price
per 
节省20%
运费将在结账时计算,详情请查阅【商品配送与邮费细节

原版书名:The Consolation of Philosophy 

作者:[英]阿兰·德波顿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08月

ISBN:9787532785018

*此为预购书籍,需等6-8个星期。

若与现货书籍一同下单,将等货到后才一同发货。

编辑推荐

※全球畅销作家╳生活方式引领者╳演说家阿兰·德波顿作品,新增德波顿特别为中国读者撰写的序言
※著名英法双语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资中筠担纲翻译
※周国平教授倾情推荐并作序
※明星赵又廷力荐之作
※《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作品
※150余幅配图精美呈现
※从苏格拉底、伊壁鸠鲁、塞内加、叔本华、尼采等哲学家的智慧中,阿兰•德波顿为你寻找慰藉人生的答案

 

 

内容简介

尽管古往今来被称作哲学家的思想者千差万别,还是有可能在相隔几世纪之间找到一小群情貌略微相似的人,其共同点就是忠于“哲学”一词希腊文的原义——“爱智慧”。他们的共同爱好,在于就人生痛苦的根源向我们说一些宽慰而切合实际的话;他们的共同精神就是不向世俗低头,坚持独立思考。德波顿以其特有的英国式笔调引领我们进行了一次轻松的哲学之旅,典雅风趣,帮助我们走近苏格拉底、伊壁鸠鲁、蒙田、尼采、叔本华等大师的精神世界,使我们发现,人生的悲苦、困顿和欲望引起的烦恼在他们的智慧中都可以找到慰藉。
本书文字典雅醇厚、幽默睿智,150余幅图片精美呈现。德波顿还以本书为底本,为英国电视四台编写、主持了一档共六集的哲学节目《哲学:快乐的指南》,风靡英伦。

作者简介

作家简介

[英]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

英伦才子型作家,1969年出生于瑞士苏黎世,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现居伦敦。他的文字作品被定义为“生活哲学”,覆盖爱情、旅行、建筑和文学等多个方面,畅销全球30多个国家。2008年夏天,他在伦敦创办“人生学校”(School of Life)。学校开设课程,出版书籍,主持研讨,发布视频,致力于向人们提供“更了解自己”的教育。

书摘 · 插画

哲学的慰藉(阿兰·德波顿作品集) 英伦才子、演说家阿兰·德波顿《纽约时报》畅销排行榜作品;著名英法双语翻译家资中筠担纲翻译;周国平教授撰文推荐;明星赵又廷力荐之作!哲学*的功能就是以智慧来慰藉人生的痛苦。

目录

哲学不只是慰藉——推荐序
001

译序
001

第一章
对与世不合的慰藉
001

第二章
对缺少钱财的慰藉
049

第三章
对受挫折的慰藉
087

第四章
对缺陷的慰藉
133

第五章
对伤心的慰藉
203

第六章
困难中的慰藉
243

致谢
305

内容致谢
306

图片致谢
307

试读-前言

哲学不只是慰藉

—推荐序

周国平

德波顿的《哲学的慰藉》一书选择西方哲学史上六位哲学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哲学对于人生的慰藉作用。人生中有种种不如意处,其中有一些是可改变的,有一些是不可改变的。对于那些不可改变的缺陷,哲学提供了一种视角,帮助我们坦然面对和接受,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哲学是一种慰藉。但是,哲学不只是慰藉,更是智慧。二者的区别也许在于,慰藉类似于心理治疗,重在调整我们的心态,智慧调整的却是我们看世界和人生的总体眼光。因此,如果把哲学的作用归结为慰藉,就有可能缩小甚至歪曲哲学的内涵。当然,智慧与慰藉并非不能相容,总体眼光的调整必然会带来心态的调整,在此意义上,则可以说哲学是一种深刻的慰藉。
全书中,我读得有兴味的是写塞内加的一章。部分的原因可能是,这一章比较切题,斯多葛派哲学家本身就重视哲学的慰藉作用,塞内加自己就有以《慰藉》为题的著作。作为罗马宫廷的重臣,此人以弄权和奢华著称,颇招时人及后世訾议。不过,他到底是一个智者,身在大富大贵之中,仍能清醒地视富贵为身外之物,用他的话来说便是:“我从来没有信任过命运女神……我把她赐予我的一切—金钱,官位,权势—都搁置在一个地方,可以让她随时拿回去而不干扰我。我同那些东西之间保持很宽的距离,这样,她只是把它们取走,而不是从我身上强行剥走。”不止于此,对于家庭、儿女、朋友乃至自己的身体都应作如是观。
塞内加的看法是:人对有准备的、理解了的挫折承受力强,反之受伤害重。哲学的作用就在于,,使人认识到任何一种坏事都可能发生,从而随时作好准备;第二,帮助人理解已经发生的坏事,认识到它们未必那么坏。坏事为什么未必那么坏呢?
请不要在这里拽坏事变好事之类的通俗辩证法,塞内加的理由见于一句精辟之言:“何必为部分生活而哭泣?君不见全部人生都催人泪下。”

[/info_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