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马消费满RM80免邮费

【预购】兒子使用說明書:在你放棄和兒子溝通之前,請先看腦科學專家怎麼說

【预购】兒子使用說明書:在你放棄和兒子溝通之前,請先看腦科學專家怎麼說

售价
RM49.23
优惠价
RM49.23
售价
RM54.70
已售罄,请联系客服【轩轩】~
Unit price
per 
节省10%
运费将在结账时计算,详情请查阅【商品配送与邮费细节

作者:黑川伊保子

译者:蘇楓雅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时间:2022年04月

ISBN:9786263352452

*此为预购书籍,到货时间为6-8个星期(约2个月)。
*若现货书籍与此书籍一同下单,则会等书籍到齐后才安排配送。
*下单前请查阅【注意事项】的栏目以及自行斟酌,若能够接受再进行购买。

内容简介

你是否覺得兒子像一堵牆壁一樣難以理解?
怎麼跟他講,總是講不聽?
但是,你以為他心不在焉,
他卻會記得你今天笑了幾次……

暢銷作家繼47萬本《老婆使用說明書》、
16萬本《老公使用說明書》大賣後的系列新作!

  洞悉「男性腦」的腦科學專家教你有技巧地與兒子相處的方法,
  只看這一本就能秒懂男孩心事!

  *男孩子喜歡車子是為了促進小腦的發育?!
  *男孩子「發呆、磨蹭」是理科能力的證據?!
  *一直催小孩回家卻都叫不動,該怎麼辦?
  *兒子總是長不高,成績也跟不上,有什麼妙招呢?

  身為女性的母親,要理解身為男性的兒子,真是相當困難啊,因為男性的大腦與女性的大腦,生來就擁有不同的特質,需要不同的栽培方式。

  因此這本從腦科學的角度出發的《兒子使用說明書》,對媽媽來說真是太棒了。作者以專家的理性和母親的溫暖,為我們解答關於教養男孩的種種疑問,從認識男性腦開始,到如何培養「生存能力」、培養「愛」……等方法,書中都列舉說明。看完這本書,你腦中多年來的疑問立馬可以一一得到答案,現在,就請立即詳閱說明書吧!

  ▌秒懂男孩心事
  #男孩子一旦鎖定「狩獵目標」,就看不見眼前的人事物——
  因此,首先,容許兒子一輩子都會「心不在焉」和「視而不見」。

  #男孩的大腦經常需要「中場休息」來整理內外兩種刺激,而產生旁人看來的「發呆」行為——
  請媽媽務必給予需要的空間與時間,避免過度催促。

  #與其對玩得正開心的兒子說:「要回家了,趕快下來」——
  不如以拜託的方式說:「現在再不回家的話,媽媽就沒有時間煮咖哩了,怎麼辦?」

  ▌教養男孩的祕密
  #兒子討人喜歡的模樣之所以會令人疼入心,是因為男孩子的自我身分認同的發展,遠比女孩子起步得晚。
  #「早睡男孩」與「熬夜男孩」的身高相差大約七公分。
  #培養肉食男子;甜的早餐剝奪人生。
  #要培養男孩的發想能力需要有一間「不需要收拾的房間」。
  #如果家裡不只有一個兒子,可以為每個孩子都賦予一個神聖的任務,並且,一旦決定之後,就要有決心不讓其他孩子隨便做不屬於自己的任務。
  #只要作為母親的這個原點不動搖,男性腦就會強韌有力,整個人安心地迎向外面的世界。

誠摯推薦

  沈雅琪|神老師
  尚瑞君|作家/講師
  黃瑽寧|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
  張美蘭(小熊媽)|親職/繪本作家
  彭菊仙|親子作家
  (以上按姓氏筆畫排列)

作者简介

黑川伊保子(Ihoko Kurokawa)

  腦科學.人工智慧(AI)研究者。一九五九年生於日本長野縣。奈良女子大學物理系畢業後,在電腦製造公司從事AI開發。二○○三年起,擔任「感性研究」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成功將語言感知能力數據化,針對大塚製藥「SoyJoy」等眾多商品名稱進行感性分析。此外,發現男女的大腦對於「瞬間的使用方式」各不同,該研究成果轉而變成寫作基礎,以暢銷書《老婆使用說明書》、《老公使用說明書》、《女兒使用說明書》發表。其他著作:《母腦》、《英雄之書》、《打造戀愛腦》、《成熟腦》、《家族腦》等。

譯者簡介

蘇楓雅 Evelyn Su

  墨爾本大學文學學士,曾工作旅居日本三年,曾任天下文化編輯、大小創意智識編輯、泰奧揚森策展企劃、群傳媒電子書商品部資深經理。

  譯有《死人的生活》、《半農半X的生活》、《環繞世界的小鴨艦隊》、《Frank Gehry 談藝術設計X建築人生》、《宇宙迷宮》、《暴徒廚房》、《我是建築師,那又如何?》、《三十六萬遍感恩的奇蹟》、《旅行麵包店》等書。

  熱愛文字與旅行,崇尚天然生活。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及兒童靜心教師。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認識男性腦
迷上玩具車的男生和迷上「自己」的女生
男女的頭腦沒有差異?
頭腦的工作是「選擇」
「遠」或「近」的二選一
男性「視而不見」的習慣
消除缺點,優點跟著變弱
「教養女兒」和「教養兒子」的方向不一樣
並非全部的男人都擁有男性腦
極具美感的天才
同性戀是頭腦的「正確行為」
如果兒子是「女性腦」
教養兒子是一場耀眼的娛樂
男孩子為什麼喜歡車子
爺爺這個要角
基地.工房.聖地
把生活交給母親
母親是「原點」
撒嬌有什麼不好?
哺餵母乳到孩子不需要為止
兒子離家自立那天

第二章 培養「生存能力」的方法
媽媽自己決定要不要做就好
教養孩子不需要後悔
八歲為止所獲得的能力
使用智慧型手機餵奶很可惜
除非要成為頂尖運動選手,才有年齡限制
理科能力也是小腦的守備範圍
職業婦女的痛
八歲前有多少時間「發呆」是決勝負的關鍵
母親的憧憬會造就兒子成為英雄
這樣做,不必辛苦就能培養毅力
睡覺比讀書更重要
讓兒子愛上書的好辦法
享受閱讀的原點
孩子八歲前,請為他朗讀
讓兒子愛上書的好辦法--錯過時機篇
教養孩子的畢業日

第三章 培養「愛」的方法
我喜歡你.我愛你
愛的儲蓄
一開始就決定好教養方針
媽媽也會欣賞的好男人
即使這樣,健康活著就很好
難以理解為何要養出菁英
理想的母親
身為男人,這麼做不酷
稱讚兒子「很帥」,這招很好用
利用「拜託」培養孩子的體貼
有手足時的處理方法
丈夫頂天立地,兒子的成績就會進步
不完美的母親比較好
心的家長
「反轉拜託」的必殺技
從結論講起,不講「順便一提」的話
像地球那麼大的愛
青春期是愛的休息時間
宇宙第一的愛

第四章 培養「行動力」的方法
不是性格問題,是營養問題
培養肉食男子
甜的早餐剝奪人生
利用青春期安穩的睡眠來打造「身高」和「男人味」
誰都會經歷叛逆期
歡迎來到地球
腦的壯大實驗
喜歡問問題
你怎麼想呢?
等待與孩子心靈相通
為了不在小學教室裡覺得無聊
數字的調性
發現浮力
為什麼要上學?
男性腦一旦立定志向,生活就會輕鬆
為什麼要設定遠程目標?
並非缺乏動力,而是目標設得太近
母親的憧憬是動力的來源
什麼樣的孩子會成為一流人才呢?
不必害怕失敗
男孩的媽媽都具備勇氣
拆除恐懼限幅器的那天
自己的「確信」比他人的「稱讚」更令人開心
但是,不能「不在乎」失敗
孩子失敗時,該如何處理?
家長若害怕失敗,孩子的動力就會減弱

第五章 培養「體貼能力」的方法
說話的體貼
同理共鳴能力的養成有其適齡期
意外的,媽媽也是屬於目標導向、解決問題型的思維
與兒子的對話總是單向道?
不能依賴5W1H的威嚇效果
把「為什麼?」改成「怎麼了?」
充滿「目標」的家庭
十三歲是分歧點
如何啟動「心的對話」
沒有你,我就活不下去了
名為「母親」的聖域
守護女性的座位
世界通用的體貼紳士禮儀
擅長料理的男人
婆婆的功勞
不能彈的鋼琴
《湯姆歷險記》大作戰
最強的體貼
母親專有的獨特
世界之始

結語

试读

教養孩子不需要後悔

我想有些讀者應該是已經把兒子拉拔到一定程度的年齡了,可能會覺得這裡的建議「來不及了」。

但是,這沒有什麼好後悔的。比方說,愛的話語在任何時候開始都會有效果;即便是五十歲的兒子的心也能夠被觸動。在人生某個時間點所收到的愛的話語會成為一個印記,使頭腦像走馬燈般再次確認至今所得到的愛。

教養孩子本來就一定包含著愛,人類的子女若沒有愛與關懷就沒辦法養大;身為母親的你應該對這一點事實再清楚不過了。賭上自己的性命生下孩子,然後帶著疲憊不堪的身體在睡眠不足的情況下,繼續供給新生兒你的血液(母乳)。僅僅只是把新生兒扶養至可以抬頭為止的階段,就已經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教養孩子這件事不需要後悔。

我希望,你絕對不要帶著「沒能為孩子做啊」這種心情,來閱讀接下來的內容。在育兒年齡結束的現在,只要想「哦~還有這一招呢,原來如此啊」,用這種平淡的心情看過就好。

八歲為止所獲得的能力

孩子到八歲為止都不斷在累積「生存能力」。

主導各種判斷力(運動、語言、理科能力、藝術、溝通)與創造力的小腦,到八歲為止都在準備、配置這兩大功能。

一般視八歲為小腦的發育臨界期,這個分歧點指的是「在此之前大幅地備齊各種功能,此後增加新功能就會變得困難」。

小腦是潛意識下的器官,專司空間認知力與運動掌控力。

譬如,「走路」是小腦支配下所產生的動作。我們能夠一邊平衡下半身多處的關節,使它們順暢地轉動,同時預測眼前出現的地面的傾斜度或可能的摩擦,加上參考當天穿的鞋子和襪子的狀況,最後相當輕鬆地用兩腳踩步前行。在狹窄的道路上,即使對面有人走過來,也能馬上認知到對方的步行速度及肩寬,無需停下腳步或閃開,直接傾側自己的肩膀就能錯身而過。

如果想以「大腦有意識的思考」來走路的話,就會開始計算「地面的傾斜度幾乎是零、摩擦程度普通、而腳拇指的關節要以大致二十度角加以轉動、膝蓋⋯⋯」等等,最後肯定會因為大腦的演算速度追不上重力加速度的物理結果,整個人摔倒,走也走不動。

小腦負責的兩腳步行的能力,最晚到八歲為止就必須熟練,否則日後就很難學會走路。

「說話」也是同樣的道理:使用橫隔膜把肺部裡的空氣排出,一邊震動聲帶,巧妙地協調喉壁、舌、唇的動作而發聲說話的行為,簡直就是把運動技巧發揮到極致;此外,還能進一步根據談話對象的距離,自動地調節音量。說話這件事同樣應用到空間認知力與運動掌控力,顯然就是小腦會「出力」貢獻的功能之一。

基於這個道理,八歲也可說是大腦語言學習功能的臨界期;孩子在八歲以前必須具備語言能力,對母語(人生第一種習得的語言)的發音有充分的體驗,而且自己懂得說。

在小腦快速發育的幼兒期,母語體驗出乎意料的重要。我們一般認為,母語是自然而然就學會的能力,可是在做母親的一有空就鑽入手機或平板螢幕裡的二十一世紀,如果不用心與孩子對話,母語體驗其實會變得意外地稀少。在一頭熱追趕外語教育之前,我希望做媽媽的可以用情感豐富的母語,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進行親子對話。讀繪本給孩子聽,也能使他的語言功能發展得更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