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马消费满RM80免邮费

【预购】 不安的哲學:《被討厭的勇氣》超人氣療癒作家獻給「大疫年代」的重量級代表作!

【预购】 不安的哲學:《被討厭的勇氣》超人氣療癒作家獻給「大疫年代」的重量級代表作!

售价
RM45.00
优惠价
RM45.00
售价
RM50.00
已售罄,请联系客服【轩轩】~
Unit price
per 
节省10%
运费将在结账时计算,详情请查阅【商品配送与邮费细节

作者:岸見一郎

译者:林函鼎

出版社:平安文化

出版时间:2022年09月

ISBN:9786267181157

*此为预购书籍,到货时间为6-8个星期(约2个月)。
*若现货书籍与此书籍一同下单,则会等书籍到齐后才安排配送。
*下单前请查阅【注意事项】的栏目以及自行斟酌,若能够接受再进行购买。

内容简介

  面對動盪的現在、未知的未來,
  我們該如何找到邁步前行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超人氣療癒作家獻給「大疫年代」的重量級代表作!
  助你重新找回內心的安適自在,從此不再活得提心吊膽。

  日本Amazon書店讀者★★★★一致盛讚!

  不想努力、工作無心、壓力沉重、
  逃避人群、憂心疫情、擔心確診……
  如何才能擺脫恐懼,克服心中的不安?
  ――將人生當成一場旅行吧!

  #戰爭的不安 #疫情的不安 #生病的不安 #衰老的不安 #死亡的不安
  #經濟的不安 #失業的不安 #工作的不安 #失敗的不安 #關係的不安

  你,也對一切感到不安嗎?特別是在疫情蔓延、戰禍不斷、通貨膨脹、物價飆漲的此時此刻。但「不安」的真面目究竟是什麼?我們是否能找到與它和平共處的方式?

  其實,所有的不安都來自對「未知」的徬徨,以及想要「掌控」事情的焦慮。我們為身體的病痛而不安,為他人的期待而不安,為社會的紛亂而不安,「無能為力」的恐懼讓人們的心變得傷痕累累,並造就了無數活著覺得不安的人。

  想要化解不安,撫平焦慮,就要以勇氣面對生命,以平靜接納變局。人生就像一條長河,往事不可追,未來不可控,能把握的只有當下。只要願意凝視內心的不安,直面生命的課題,接受未知的考驗,學會不逃避、不依賴,再苦再難的人生,也永遠存在轉機和希望!

名人推薦

  【作家.精神科醫師】王浩威
  【心曦心理諮商所創辦人心理師】周慕姿
  【臨床心理師】洪仲清
  【諮商心理師】許皓宜
  【諮商心理師】蘇絢慧 
  安心推薦!

  不安是相當常見的情緒,但對於阿德勒心理學來說,我們賦予「不安」什麼樣的意義,然後選擇以行動回應這樣的意義,才會具體形成我們生命的藍圖。岸見一郎先生常能從拿手的哲學另闢蹊徑,帶著我們看到當代阿德勒心理學,針對不同議題所構建的人性風景。疫情所帶來的不安,依舊深深影響著人際關係。但過去不必然決定未來,我們現在就可以連結社群並且重新擁抱安全感。期待我們都平安走過疫情,並且能重新心手相攜,深深祝福您!――臨床心理師/洪仲清

  經歷了疫情的衝擊和各種變化,我們都集體經歷了「不安」的功課,「不安」顯示了我們生命的渺小和脆弱,過往膨脹式的追求,和對未來的過度樂觀,都紮紮實實地讓我們體認到之於世界,人類仍是面對著許多未知,即使我們多麼想掌控好所有的未知。岸見一郎在本書中拋給我們一個議題:「不能預知未來會怎麼樣嗎?」從中探討人從小到大的各種煩惱、焦慮、不安,代表著什麼樣的慾望和生命狀態?為我們揭開不安的真面目,反思如何擺脫焦慮的心,找到安身立命的根本方法。――諮商心理師/蘇絢慧

作者简介

岸見一郎

  1956年生於京都,京都大學研究所文學研究系博士課程修畢。曾任教於京都教育大學教育系、甲南大學文學系、奈良女子大學文學系、京都府醫師會看護專門學校、京都聖加大肋納高中看護科。

  除了專攻西洋古代哲學,尤其是柏拉圖哲學外,1989年起開始研究阿德勒心理學,並成為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認證的諮商心理師以及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顧問。

  2013年他與古賀史健合著的《被討厭的勇氣》二部曲,各種語文版本已累計銷售突破600萬冊,並被改編成電視劇和舞台劇。另著有《變老的勇氣》、《人生雖苦,但還是值得活下去》、《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不教養的勇氣》、《拋開過去,做你喜歡的自己》等多本暢銷書,也在亞洲各地掀起一股阿德勒心理學風潮。

譯者簡介

林函鼎

  生於台灣,淡江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畢業。曾於澳洲度過兩年流浪生活,現任專職譯者。

目录

前言
無法預測的未來是很嚴重的問題嗎?
不發生變化就能看穿未來嗎?
無法控制情況的時候
就算看不見未來
致不安的你

第一章:不安的真面目
不安的對象是「無」
不安有所目的
從人生課題逃離的心靈創傷
無法下定決心的不安
逃離課題的不安
為了支配他人的不安
形而上的不安
從現實中轉移的慰戲

第二章:流行病的不安
流行病帶來什麼問題?
我們能做什麼?
新冠肺炎後的問題

第三章:人際關係的不安
為了逃避人際關係
把別人當作敵人的目的是什麼?
嫉妒的人總是活在不安中
嫉妒是因為追求平均化
為了不產生嫉妒能做些什麼?
看不見臉的不安
向看不見的人產生的憎恨
謠言與不安
疑心生暗鬼

第四章:工作的不安
得不到結果的不安
心情倫理與責任倫理
不要害怕失敗
從競爭中退出

第五章:病痛的不安
身體變得不像自己的時候
接受疾病
從病痛中恢復的過程
回應身體的呼喚
被拍上沒有時間的彼岸
不要把人生想像成直線
使今天成為圓滿的一天
活著就是在證明自己的價值
活著不是進化而是變化
病人也能創造貢獻
生還下來代表的意義

第六章:衰老的不安
何時開始意識到老了呢?
人類的價值
老年不是不幸的原因
如何活用被賦予的事物
知識與經驗的累積

第七章:死亡的不安
誰都不知道的死亡
死亡做為人生謊言的不安
面對死亡的不安
死的希望
不要判斷死亡的價值
為了逃離對死亡的不安
好好活著
什麼是死亡?

第八章:為了擺脫不安該怎麼做?
活出自己的風采
抱持反抗他人期待的勇氣
活在自己的人生中
真正的發怒
將人生看作一場旅行
凝視不安
面向深淵一躍而下
放開緊握的手
珍惜真正的朋友
不安可以通過與他人的聯繫消除
希望可以從其他人身上獲得
活在當下

參考文獻

试读

前言

無法預測的未來是很嚴重的問題嗎?

人生充滿著不確定性,如果能知道往後即將發生什麼,也就不會陷入不安了。但是,明天的事情沒有人能夠知道,明天會一如往常地到來,但屆時自己或許已經不復存在。

說穿了,在我們活著的此時,就算突然發生重大的災害或事故,也無法提早一天開始擔心。核災發生的時候,許多人或許連發生什麼事都還不知道就開始拚命逃生,至今仍在持續流離失所。

就算沒有遇到自然災害或是核災事故,不少人也有自己或家人突然生病,感覺無法看見未來的經驗。能夠想像從今以後會有什麼樣人生的人,只不過是沒有經歷過意外狀況而已。

然而,人生不正是因為無法看透,才讓人產生想活下去的渴望嗎?工作或讀書如果能提早知道結果,不管如何努力,最終結果都已經確定的話,誰還想要努力?同樣的,無法預測未來會發生什麼的人生,才更具有活下去的價值。

確實也有即便看不透,反而覺得人生將從此一成不變,為此感到絕望的人。會這樣思考的人,恐怕過往的人生都活在一帆風順之中,一次也不曾遇過挫折吧。但實際上,不能保證這樣的人生能一直持續下去。

不過有一件事可以確定,那就是:人終將一死。因此,應該沒有人知道死期將至,卻絲毫不會感到不安,雖然知道人都會死,但只要想到死是何種概念?又何時會到來?還是會令人感到不安的。

不發生變化就能看穿未來嗎?

能藉著預測未來得到安全感的人,往往恐懼變化,只要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就不會陷入不安,可一旦預見改變現狀的小小可能性,就會產生不安。提倡個人心理學的奧地利精神科醫生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是這樣說的:「在計畫做某些事的時候,最先產生的情感是不安。不管是離家、與同伴分別、就職或是墜入愛河的時候都是。」(《性格心理學》)

「計畫些什麼」的時候感到不安,也代表著明明什麼都還沒開始做,卻會感覺不安。
而一直擁有自信做任何事都能順利的人,當然就不會感到不安了,不過這樣的人並不多。

只要踏出第一步,就無法預知之後會發生什麼事,因此有人會為了逃避外出的不安而選擇躲在家裡不出門,到了非出門不可的時候,也一定要拉人陪伴。因為只要身邊有人,那麼就算放空也能順利到達目的地。但總有必須一個人出門的時候,最終還是得靠自己查出正確的路線。

即使不迷路,路上也可能碰到意外,如果碰到電車停駛,就必須要用預定外的方法到達目的地。無法適應這種事情的人,會因為無法自己處理突發狀況,寧可打消獨自出門的念頭。

還有,工作的時候應該沒有人能夠避免不安。工作本身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職場上的人際關係,許多工作不可能獨自完成,一起工作的同事不一定都是好說話的人。

若能將職場上的人際關係限縮在工作上,就不會這麼困難了,將同事當成朋友並不是一種義務,假如是難相處的人,只要維持工作上最低限度的關係,離開崗位後就不用再為他的事情感到煩惱。

工作外的人際關係就很麻煩了,我們面對初次見面的對象時,都會擔心讓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就算對象是親近的人,也會有類似的煩惱,甚至正因為與對方很親近,反而更加令人不安。

阿德勒說他談戀愛時是很不安的,因為愛情比起友情更是一道難題,戀愛關係與其他交際關係的不同處在於:心理上的距離更近;相處的時間也更長,墜入愛河並不是兩人的最終目標。雖然有人覺得結婚是戀愛的目的地,但婚後生活不會事事盡如己意,隨時有可能會大吵一架就此分手。

兩人的關係從結合開始,就不可能像最初一樣一成不變,曾經因為相處不順利而分手的人,就會對下次的對象是不是也會出現同樣的問題感到不安。

親子關係在深度及持續性上,又比其他人際關係更難以處理,無法因為關係不好就斷絕關係。就算現在父母還很健康,總有一天還是會陷入需要照顧的狀況,許多人也會為此感到不安。除此之外,隨著年齡增加,相處的時間拉長,也不能保證關係不會生變。
 
老、病、死都會讓人不安。一邊努力減緩老化,一邊為了避免生病而注重養生的人很多,但不老不病的人是不存在的,當然也沒有不會死的人。

此外,眼下流行的新型冠狀病毒也讓生活蒙上陰影,我們的生活形態不得不產生改變,以後究竟會變得如何?光想像就不由得感到不安,這也是對未來產生的一種不安。染病的人就算知道自己生了什麼病,也是實際碰到才會感受有哪些症狀,當然也有很多病例是在知道病徵之後,才找到正確的治療方法。

新冠肺炎做為未知的病毒,我們至今無法完全明白它的一切,就算是專家也沒辦法盡窺全貌,正因為沒有人知道還會產生什麼變化,不安就隨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