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马消费满RM80免邮费

论语智慧

论语智慧

售价
RM26.40
优惠价
RM26.40
售价
RM33.00
已售罄,请联系客服【轩轩】~
Unit price
per 
运费将在结账时计算,详情请查阅【商品配送与邮费细节

作者:姚淦铭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07月

ISBN:9787209057196

编辑推荐

《论语》短短的两万字还不到,但是阐发、演绎、翻译其书的却是不知其数。《论语》通俗得可作为儿童的启蒙教材,但是艰深得可以让无数学者为之竞相折腰。《论语》说道理如对坐絮谈,明白即晓,但其奥义足以治大业,甚至半部即可治天下。

  

孔门弟子三千,有七十二贤之说。有安贫好学的颜渊,有生性好斗、好勇力的子路,有聪敏精明的子贡,还有被孔子称为“纯孝”的闵子骞……在此我们就走近他们,一一领略其风采!

 

 

内容简介

本书是当代国学研究名家姚淦铭教授讲读《论语》智慧的新著:《论语》虽然极其简短,仅约12700字,但是可以说处处有金,比比皆宝。读此经典也许不用淘金,便可以获得哲思之真金;不用采玉,便可以撷取睿智之宝玉。这些金玉良言可以治身、治家、治事、治国、治天下,因为《论语》教诲你为人、处世、从政、管理、学习、言说、交友、交往、财富、教育、伦理等智慧。

  

当今社会出现了众多的问题,譬如生态危机、精神危机、道德危机、价值危机、经济危机等,然而回眸这部经典,也许可以为今人提供济世的良知、良能、良策、良谋、良药。我想,现代人如果带着种种困惑、诸多的“问题意识”,真心实意地叩问《论语》,那么真的可以从《论语》里读出许多鲜活的现代智慧来。

孔子:人生的艺术与智慧哲学家张岱年曾说:“人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外物的逆阻、世事的曲折,常使人痛苦。如不能善用其情,则痛苦滋甚了;如能统御自己的情,对于逆险,能夷然处之,而痛苦便可以消减。所以人生需要有一种生活之艺术。而所谓生活之艺术,主要是统御情绪的艺术。”(《中国哲学大纲》)我再接着说下去,孔子经历了太多的逆阻、曲折、磨难、困苦,终于走向圣人的境地,其中生活的艺术与智慧值得关注。这方面内容很多,笔者《孔子的智慧生活》已有详论,可参见,此再择要新论之。

 

一、孔子的快乐法则孔子的快乐法则,是他心灵驾驭的一种智慧。孔子告示人们怎样在艰难的生存中调节自己的心志情性,怎样就从身边、从就近的事与物里寻找快乐,获得生命的乐趣。

 

1. 学习之乐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论语·学而》)人们每每于学习,则厌学、倦学、恨学、弃学,这是因为不真知学之滋味。若能进入深里,得其知识,晓其义理,获其智慧,养其情性,便能好学且乐学,能精进且不能自已了。孔子活到老学到老,便是由好之而进入乐之,从而乐此不疲了。

 

2. 交友之乐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交友是一种快乐的事情,互相慰问、交流、切磋、帮助,这是一种快乐。孔子不仅善交朋友,且广交朋友,给他带来了很多的快乐。

 

3. 歌舞之乐音乐与舞蹈,孔子不仅喜爱,且精于研究,敏于鉴赏,长于教育。他会作词作曲,是卓越的词曲作家;会多样演奏,是多才华的演奏家;酷爱歌唱,以歌声表志趣;音乐的教育,他又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音乐能使人快乐,音乐也与孔子这位真正的大音乐家结伴相随一生。孔子有名言:“成于乐。”(《论语·泰伯》)

 

4. 育人之乐孔子弟子三千,在培育人才之中,自己也获得了巨大的欢乐。弟子们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志趣、不同的爱好、不同的碰撞、不同的教学相长,就像三千朵不同色香形的花朵盛开在孔门这座大花园里。孔子门墙桃李芬芳,争奇斗艳,春色满园,怎会不令人快乐、令人愉悦、令人陶醉!此亦如《孟子·尽心上》所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第三种乐趣)也。”

 

5. 山水之乐孔子喜欢登山临水,且每每于此时此境此情,志舒意畅心欢。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这水可以让人“乐”,这山也可以让人“乐”,可以乐以忘忧,乐而生智。因此当弟子曾皙说出其志:“莫(同“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此时夫子喟然叹曰:“吾与(赞同)点(指曾皙)也!”其奥秘之一便是孔子既眷恋人世,亦依恋大自然。投入、欣赏并享受大自然,是孔子人生之调节、超脱、快乐,乃至于获取智慧与灵感的一个主要源头。今天关在水泥与玻璃窗里的圈内人士,如果常常亲近大自然,乐水乐山,一定能获得生活的真正快乐!

 

6. 饮食之乐孔子是个美食家,此中所获乐趣良多。《论语·乡党》载,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是一种美食家的风采了。《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这固然可以看到孔子对《韶》乐所达到的痴迷境况,同时也可以反观孔子于饮食审美“味”之深邃。《中庸》里孔子就说:“人莫不饮食,鲜能知味也。

 

”此句真堪玩味,且味之无穷。《吕氏春秋·慎人篇》:“古之得道者,穷亦乐,达亦乐,所乐非穷达也。道得于此,则穷达一也。”这也就是孔子“得道之乐”了。当然,孔子还有诸多方面的“乐”,比如钓鱼之乐、射箭之乐、驾驭之乐,以及服饰之乐等等,可参见笔者《孔子的智慧生活》一书所述,此不再赘说。

 

二、人生智深:孔子之自评 1.一生事:学、诲、行,不厌不倦《论语·述而》载,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载,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意为:说到圣与仁,那么我怎么敢当?只不过是努力有为而不厌烦,勤勉教诲他人而不厌倦,就是如此罢了。——其实这就是孔子人生成功的原因之一。又如他的弟子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论语·述而》)这不仅是孔子的弟子与他的差距,也是许许多多人与孔子的差距。

 

当然孔子还能“不厌不倦”,一生如此躬行。《论语·述而》载,子曰:“文,莫(大约、大概)吾犹人也。躬行(身体力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孔子对自己有深刻的分析,认为:从文化知识上看,比如礼、乐、《诗》、《书》等,那么大约我与他人差不多,至于在实践上做一个君子,自己还没有成功。其实这里透露的信息是,正因为自己能不懈地“躬行”,而且永不自满地“躬行”,才会成就自己的成功。

 

2. 心不老:不知老之将至楚国的叶公曾向子路询问孔子的为人,子路没有回答。这可能是子路出于谨慎,不便轻易对答。孔子知道以后就对子路说:“女奚不日,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这意思是:你子路为什么不说,孔子的为人,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衰老将要来到,如此而已。

 

如果我们知晓,这是孔子流浪途中在经历了从陈国绝粮的艰难困境中挣扎出来,流亡楚国时候说的,那更显出孔子人格的熠熠光辉了。孔子虽处处碰壁,自己都说“累累如丧家之犬”,但是他挫而不堕,且愈挫愈坚,折而犹乐,且乐以忘忧,发愤忘食,精进不已,好学如此,令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