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马消费满RM80免邮费

疾病改变历史

疾病改变历史

售价
RM46.40
优惠价
RM46.40
售价
RM58.00
已售罄,请联系客服【轩轩】~
Unit price
per 
运费将在结账时计算,详情请查阅【商品配送与邮费细节

作者:[英] 弗雷德里克·F·卡特赖特、迈克尔·比迪斯

翻译:陈仲丹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08月

ISBN:9787508099552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疾病与医学发展为线索的人类史,ZUI新史料第3版修订。《疾病改变历史》侧重于以前史家关注不多的疾病因素,揭示了疾病对人类历史的影响,而引用的又多是鲜为人知的史料,其结论常常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书中叙述ZUI为详实,分析也ZUI中肯。阅读这本书不但一般读者可以广见闻,就是史学工作者也可借此加深对历史真相的理解。诚如有的评论者所言,“无论是从医者还是不从医者,要想理解我们今天的处境,了解我们遇到的多种多样的严重问题,就需要阅读这本特别有趣、写得极好的书”。

 

 

内容简介

《疾病改变历史》是一位医生和一位历史学家合作的成果,它给广大读者提供了丰富且易于理解的知识,向我们讲述疾病是如何在过去留下深刻的印记。例如,腺鼠疫和其他疾病对古代和中世纪世界造成的影响;亨利八世和“恐怖伊凡”的梅毒也有同样的后果;天花对征服墨西哥的影响;霍乱对拿破仑大军的覆灭和血友病对俄国沙皇统治垮台所起的作用。讨论的其他话题还有热带病在非洲殖民史上的作用,以及1918—1919年所谓“西班牙流感”造成全球死亡人数的剧增。

 

两位作者介绍了各个时代针对疫病所取得的一些进步,揭示了伴随而来的不可预见的新威胁。书中的结论部分重点说明了历史这一领域是如何探讨现实世界面临的许多问题,在当今世界,疾病(与战争、饥馑和生态危机一起)对人类的生存不断提出挑战。

 

作者简介

弗雷德里克·F.卡特赖特(Frederick F. Cartwright),曾为伦敦大学国王医学院医学史系主任,英国科学院院士,麦克阿瑟基金获得者。主要著作有:《医学社会史》《现代外科学的发展》。

 

迈克尔·比迪斯(Michael Biddiss),英国雷丁大学荣退历史教授,曾为人文和社会科学系主任。

 

两位作者分别于1980—1981年和1994—1998年出任伦敦药剂师协会医学史分会主席。

后记 以科学的态度面对疾病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约翰·麦克尼尔说过,传染病是人类历史的决定因素之一。

 

纵观百年疫情史,疾病一直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种影响往往比战争、革命更为深刻和全面,因为疾病直击的是文明的核心和根基——人类自身、人类躯体及其心灵。可以说,人类历史上每一次疫情的大流行,都可能对国家、城邦和文明产生巨大影响。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蔓延,这不由让人想起17年前那场令人不寒而栗的“非典疫情”。“非典”改变了不少个人及家庭的命运,颠覆了中国人对传染性疾病的认知。

 

就在那次疫情基本平息之时,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陈仲丹译完了一本名为《疾病改变历史》的书籍。

 

“《疾病改变历史》原书作者有两位,一位是伦敦大学医学史系原主任,已去世。另一位是英国雷丁大学历史系教授,他曾来南京大学讲学,与我有一面之缘。这本书原版书名为《疾病与历史》,中文版改了书名。我译此书花了约一年时间,先后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和香港三联书店出了简体和繁体中文版。书中的插图大多是我配的。”近日,陈仲丹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最初决定译此书是山东画报出版社的编辑傅光中的主意。他在版权贸易活动中看中此书,当时“非典”尚未流行,等到书译好,正好“非典”结束,颇为巧合。当时国内很少人关注医学史,这十多年来医学史成了显学,数所大学以医疗社会史的名义成立研究机构,相关学者大增,有关的学术成果也出了不少。估计经此疫病之后,这一显学会更加显赫,人们会更加关注身体的历史。

 

17年前抗击“非典”,如今再战新冠肺炎疫情。历史演进的最终结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是历史洪流的走向在“偶然性”的背后是否也有其“必然性”的一面?

 

 

疾病是人类历史的决定要素之一

人类与传染性病毒抗争的历史,是一部充满血与泪的历史,也是一部社会经济变革史。

 

《疾病改变历史》侧重于以前史家关注不多的疾病因素,揭示了疾病对人类历史的影响,引用的多是鲜为人知的史料,结论又常常出乎我们的意料。书中叙述详实,分析中肯。阅读这本书不但一般读者可以广见闻,就是史学工作者也可借此加深对历史真相的理解。诚如有的评论者所言,“无论是从医者还是不从医者,要想理解我们今天的处境,了解我们遇到的多种多样的严重问题,就需要阅读这本特别有趣、写得极好的书”。

 

本书第一版出版于1972年,并多次重印,还被译为法文和日文。2000年再版,做了增补,并进行了全面修订。如今,华夏出版社出版的是第三版,主要修订了最后一章,谈了新型疾病带来的、人们未曾料到的广泛而剧烈的影响。

 

“我翻译较多的书是外国人写的汉学研究著作,与历史相关,有七八本。我还写过《曾国藩治眼病》《男助产士》一类通俗医学史文章。但医学类图书的翻译,我只此一本。”陈仲丹表示,《疾病改变历史》一书有其特点,一是它的重点放在历史上,说明人们不太关注的影响历史的重要因素是疾病,如拿破仑大军远征俄国失败的关键是法军中流行伤寒。书中对医学的专门知识不深加发掘,属于医学史的外学研究,与技术型的内学研究有别。二是该书可读性强,每种传染病都讲几个历史故事,生动感人,有些描述栩栩如生,在同类书中这一优点特别明显。

 

以书中重点探讨的拿破仑远征莫斯科大败而归为例,陈仲丹表示,此前读史对此多有不解,常胜将军拿破仑为何这次征战如此大失水准,在拥有绝对优势兵力的情况下居然一败涂地,把一支60万人的大军几乎全部葬送在俄罗斯荒原。以前也有史家试着寻找答案,比如俄国特有的寒冬以及俄国军民的积极抵抗,这都是原因,但似乎还难说是最主要的原因。此次本书给出了谜底,真正葬送拿破仑大军的是小小的斑疹伤寒细菌。实际到达莫斯科的拿破仑大军人数不到10万,来去沿途都因患病损失了大量兵员。前些年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纳挖掘出的当年拿破仑大军的丛葬墓,就印证了对这一历史之谜的解答。

 

痛定思痛,亡羊补牢。当大家因疫情被迫“宅”在家中时,不妨平心静气地读一下这本书,从人类与病魔斗争的历史中有所借鉴,以便更深刻地认识我们人类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共存关系。从这一角度考虑,这本书的出版其意深矣。

 

 

以科学的态度面对疾病

这本书内容丰富,介绍了在古时,瘟疫耗尽了雅典和罗马这两个盛极一时的国度的活力;14世纪,黑死病肆虐欧洲,促使教会内部异端教派的兴起;性病对欧洲王室的深远影响;以及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由于疾病的不断折磨从英明睿智变得衰弱暴躁,使强大的国家最终变得昙花一现。

 

在人类历史上,疫情同时催生了现代公共卫生,推动了医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健康状况的改善、预期寿命的增加也正是有效控制了传染病的最大成果。

 

罗马人是第一个大规模在城市居住的民族。他们很快就认识到,没有洁净水的供应、洁净的街道和有效率的排水系统,大量的人不能在一起密集地生活。

 

这本书在“非典”后出版时,同样引起了很多关注。

 

“经过防治‘非典’的全民动员后,大家对公共卫生状况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视。在人们的印象中,西方发达国家一般是环境整洁,讲究卫生。殊不知,就在100多年前,这些国家却是环境污浊,粪便、污水随意倒入河道,霍乱、痢疾等肠道传染病四处蔓延。当年,恩格斯写《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时就是以此为历史背景的。1851年,英国为举办第一届世界博览会才建造了收费的公共厕所。时至今日,这些国家为改善卫生条件走过的漫漫长路,值得我们探究,其经验教训应有所扬弃地为我们所用。这些内容,书中叙述颇多,读者可以留意。”陈仲丹称。

 

如今,近20年过去了,又一场疫病来袭。

 

对此,陈仲丹有几点想法想与读者共商。首先,疾病是人类必须警惕甚至敬畏的对象,对人类影响极大。按英国学者马尔萨斯的看法,疾病、战争、饥荒是减少人口最有力的三大手段。14世纪的黑死病减少欧洲人口三分之一,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段人口只降不升的时期。疾病甚至如同没有硝烟的战争,破坏性有时超过战争。1918年短短几个月时间,西班牙流感造成死亡人数逾千万,破坏力就大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其次,当今现代化的发展给疾病的流行带来新的问题,比如食物安全、环境污染等。以医源性疾病为例,也就是因治疗疾病而带来疾病,如链霉素引起耳聋等,都是值得关注的现象。还有,现代人对疾病的承受心理很脆弱,会因疾病造成巨大的恐慌和反响。人们为获得优良的生活环境,就要以科学的态度面对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