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马消费满RM80免邮费

这个唐朝太有意思了(第三卷):从女主当国到开元盛世

【预购】这个唐朝太有意思了(第三卷):从女主当国到开元盛世

售价
RM38.40
优惠价
RM38.40
售价
RM48.00
已售罄,请联系客服【轩轩】~
Unit price
per 
节省20%
运费将在结账时计算,详情请查阅【商品配送与邮费细节

作者:士承东林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4月

ISBN:9787516816714

*此为预购书籍,到货时间为6-8个星期(约2个月)。
*若现货书籍与此书籍一同下单,则会等书籍到齐后才安排配送。
*下单前请查阅【注意事项】的栏目以及自行斟酌,若能够接受再进行购买。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1. 文笔犀利幽默

幽默是士承东林的基因,搞笑是士承东林的拿手好戏。本书通俗白话,野史正说,能让你在捧腹大笑时获得历史知识。

 

2. 内容翔实准确

顶级高校历史研究生出身的士承东林,亲历数十处唐朝遗迹,查阅了上万种唐史资料,力图为读者寻找到最真实可靠的唐史材料。

 

3. 观点新颖独到

作者对唐太宗的评价,对武则天的评价,往往出乎意料。他说:李世民很难称得上是一个好人,这位仁兄为人冷酷残忍,从兄弟到老爹,凡是挡路的基本都被废掉了,可谓六亲不认。不仅如此,李先生还很奸诈狡猾,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比如他听说王羲之的后人收藏了兰亭序的真迹,居然想方设法设了一个圈套,把人家的宝物骗了过来,还自私地埋到了自己的墓里(昭陵)。

 

 

内容简介

《这个唐朝太有意思了》主要讲述607年到907年这三百年间关于唐朝的一些故事,以官方正史为基础,野史论文为补充,以年代和主要任务为主线,采用小说、单口相声的叙述形式,对唐朝二十一帝及文臣武将、布衣士女的人生进行全景式展示,并涉及对大唐政治经济制度的阐释和评价,是作者历时五年时间打造的一部心血之作,也算是一部白话正说唐朝大历史的作品。

 

本书为第三卷,内容主要为武曌上位建立武周,李隆基等经过努力重建大唐并励精图治,开创开元盛世。

 

书摘插画

这个唐朝太有意思了第三卷:从女主当国到开元盛世 - 文轩书苑

作者简介

士承东林

武汉大学历史系硕士毕业。青年历史研究者,心灵写史继承者,秉持“历史本身很精彩,历史可以写的很好看”的理念致力于为大家呈现一部真正有趣而真实可信的唐朝历史。

试读

第八章 女皇的难题

 

自从登基称帝以来,除了防范谋杀和被篡权外,武曌日日夜夜都在考虑着同一个问题——继承人的问题。

 

是立儿子还是立侄子为继承人,在两个选项中间,我们的女皇一直摇摆不定。虽说建国之初,她便让李旦改姓为武氏,并以之皇嗣。这在外人看来像是确定了李旦继承人的合法身份,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古往今来能名正言顺地继承大位的,有且只有皇太子,皇嗣这个称号就跟外包工一样,是上不了台面的,随时可以做其他的解释。虽然一向无所谓的李旦本人对此并无异议,可明白人都知道,这摆明了是女皇内心深处并不太认可这种传位方式。

 

没错,事实的确如此。

 

在武曌看来,如果将皇位传给儿子李旦,那就是又把江山还给了他们李家,这样一来,自己辛辛苦苦改朝换代到底是为了什么?自己的人生不就成了折返跑了么?因此为了给自己最终的选择留下可以做回旋的余地,早在登基时分,精明的武曌就下好了皇嗣这步棋,只等着在自己想换人的时候随时悔棋。

 

武承嗣早就猜到了姑姑这一安排背后的犹豫,因而武周朝建立不久,他便积极地运作了起来。

 

天授二年(691年)年初的一天,以洛阳百姓王庆之为首的数百人联署上表女皇,请求册立武承嗣为太子。

 

像选定太子或继承人这样重要而敏感的问题,这是个老虎屁股,但凡神志清醒的,一般都不去触碰,即使不得不言及,那至少也要绕七八个弯才好开口,但是王庆之这么个平头百姓,不但主动涉及了这一敏感题材,还开门见山提名了太子人选,这很明显,是有人指使的。

 

指使王庆之的,是时任凤阁舍人的张嘉福,当然,不用我说大家也猜得到,他是武承嗣的人。

 

对于这封来自一群陌生百姓的请愿信,武曌表示极为惊讶,她当即找来了文昌右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岑长倩,征求这位首席宰相的意见。

 

“皇嗣就住在东宫,不该再提此议。陛下应表明态度,斥责为首的上书者,并勒令这伙人散去。”

 

女皇没有说话,她只是找来了地官尚书、同平章事格辅元,并就此事再次征求意见。格辅元连想都没有想便旗帜鲜明地表示坚决反对,他给出的理由与岑长倩如出一辙:皇嗣就在东宫啊。

 

虽然宰相们在反对,武瞾最终还是接见了“民意代表”王庆之。李家人VS武家人的第一次交锋就此开始。武家人的排头兵王庆之首先要面对的是来自裁判员武曌的考验。

 

“皇嗣是我的亲生儿子,你们为何要提议废黜他?”

 

回答:“神灵不会接受不是同类的祭祀,百姓不会祭祀不是同族的祖先。如今天下皆知是谁家之天下?岂能让姓李的做武家江山的继承人?”

 

王庆之几乎完美地给出了练习许久的回复,他自信自己这番声情并茂的演说定能打动女皇。

 

言毕,王庆之偷偷地瞟了一眼阶上,却发现陛下那边一点动静也没有。

 

武承嗣们实在有些太小瞧武曌了。她老人家可是久经考验的阴谋家,什么阴谋诡计、圈套陷阱没有见过?岂会看不出这背后的意图?所以听完王庆之的发言,女皇就已经基本确定了此人的来路和目的,所以她老人家衣袖一挥,命令王庆之走人。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真的超出了女皇的意料。

 

发现女皇陛下不为所动,王庆之居然也不肯动,只是伏地不起,痛哭不起,看样子比死了全家还痛苦,这还不算完,因为王老百姓此来就是玩命的。他当场表示,如果陛下您不肯考虑换接班人,我就哭死在这里。

 

武曌没辙了,为不打自家人的脸,她只好派人送给王庆之一张盖有玉印的纸条,并嘱咐道:“以后你若想见我,只需把这纸条交给卫兵看下就可以了。”

 

麻烦就是这样惹下的。

 

自获得通行证的那天起,心系国事的老百姓王庆之就像影子一样,说不定何时就出现在女皇的身后,然后就是一整套的说辞跪拜加哭谏,时间长了,武曌她老人家终于出离了愤怒,下令凤阁侍郎李昭德带人将王庆之拖出去打一顿(学名:赐杖刑)。

 

李昭德的父亲,叫做李乾祐,从贞观年间就开始做官,一直做到了司刑太常伯(司法部部长),此所谓世受皇恩,所以他们一家子都是比较坚定的李家人的支持者。

 

王庆之这种敌方的过河卒子到了李昭德的手里,自然没有好下场。

 

李昭德把人带到光政门外,就说了一句话:“此贼欲废我皇嗣,立武承嗣!”

 

门外围观的主要是朝中大臣,其主要成分一为李唐旧臣及开国老臣的后代子侄,另外的一部分则为饱读圣贤书的科举出身。前一部分人自不必说,人家爷爷爸爸叔叔伯伯就是李家培养提拔的,自然在感情上倾向李家。后一部分人更不用说了,传国不传子,这还像话吗?所以,这王庆之直到被打得七窍出血而死,也没有人出来说话阻拦。

 

见王庆之毙命当场,跟着他来的那一伙人这才一哄而散。李昭德则趁着回去复命的机会提醒道:“天皇(即李治),是陛下之夫;皇嗣,是陛下之子。陛下您如今坐拥天下,理当传给子孙,作为其后万代的基业,怎么能传位给侄儿呢?您想想,自古以来,有听说过侄子当上了皇帝还给自己的姑姑立庙祭祀的么!况且,陛下受天皇的托付,假如把天下交给了武承嗣,那么天皇在天之灵也是不会接受外人提供的供品的啊!”

 

李昭德的这番话倒是真的打动了武曌,特别是那句侄子做天子未闻为姑立庙,更是触动了称帝后的武曌那根最为敏感的神经,所以史书上留下了这样的记录:“太后亦以为然。”

 

皇太子的申请没给批,派出去的人却被打成了相片,武承嗣气得跳脚,从此岑长倩等人成为武承嗣的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

 

堂堂魏王殿下就算搞不定皇嗣,但搞死几个小小的宰相还是绰绰有余的。

 

作为武家的当家人,数十年的耳濡目染下,武承嗣也算是半个权谋大家了。他深知,要想成为太子,必须先除去姑妈身边那些说不的大臣,而那几个宰相正是最大的障碍。几个宰相就成了他首要打击的对象。

 

在武承嗣的策动下,天授二年(691年)五月,岑长倩被任命为武威道行军大总管,率军前往进攻吐蕃。

 

接到这一任命时,岑长倩已经心知不妙,这是武承嗣在打击报复。因为自一代名将黑齿常之被酷吏害死后,边军在与吐蕃人的较量中从来没有赢过。看来这是武承嗣想要借刀杀人,狠狠坑自己一把。

 

132

第三卷 这个唐朝太有意思了

 

这一次,岑长倩真的猜错了。武承嗣并不打算那样做。因为在他看来,让岑长倩去跟吐蕃人打仗,打败了再借机收拾实在是太麻烦,也太便宜他了。武承嗣有着更狠更快捷的报复手段——栽赃陷害。

 

岑长倩刚刚带兵出城不久,便有人跑去向朝廷告发岑长倩聚众谋反。

 

掌兵之人图谋不轨这素来是皇帝们最为担心的事情,特别是像武曌这样以一女人身份而夺取政权的特殊存在,她本就内心常怀恐惧不安,因而也更为敏感。所以一听说此事,女皇陛下马上秘而不宣派人火速召回岑长倩,且人刚一迈入城门就被拿下,打入大牢,立案侦查。

 

负责审案的是来俊臣。而来俊臣此时是武承嗣的同盟。

 

他一上来,没有去审岑长倩,而是找到了岑长倩的儿子岑灵原,交给对方一张名单,让照着名单上的名字,揭发检举司礼卿兼判纳言事欧阳通等数十人参与了谋反。

 

“这不可能!”

 

拿到单子的那一刻起,岑灵原是这样回答的。而当他被打得皮开肉绽、奄奄一息时,他依旧是这样回答的。

 

来俊臣所能想到的所有最为丧心病狂的酷刑都已经用遍了,然而那个声音虽然会很微弱,但那份坚定却从未改变过。

 

来俊臣第一次感到无计可施了,他做梦也没想到,这个看似弱不禁风的年轻人居然如此难搞。所以,无奈之下来先生决定,还是用那种最快捷的方式解决眼下的逼供难题——伪造口供。

 

十月十二日,看完口供的武瞾终于下定了决心,正式下令诛杀了岑长倩、格辅元、欧阳通等人。

 

不久,来俊臣再接再厉,又成功地将鸾台侍郎、同平章事乐思晦和右卫将军李安静两位朝中重臣拉下了水,杀了。

 

顺带一提,李安静是那位著名的太子终结者李纲老师的孙子,在送走了无数的太子后,他的后人居然又牵扯进了太子的事情,并为此丢了性命,不得不说这有些宿命论的味道(其实,李安静被杀的根本原因是反对武周革命,拒绝上表劝进,这场争夺太子风波,只是提供了一个清理借口罢了)。

 

又一批李家人的拥护者倒下了,而转眼间,又是一年。这一年,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到来,皇嗣李旦和他的支持者们将接受真正的考验。

 

长寿元年(692年)正月,左台中丞来俊臣上报朝廷,称自己获得准确消息,于近日破获了一宗性质极其恶劣的阴谋谋反大案。此事立刻得到了敏感的女皇的高度重视,她接过报告一看,不由得大吃一惊,因为上面所列的几个骨干分子那都是朝廷所倚重的宰相或前宰相、准宰相级的人物,具体包括:同平章事任知古、狄仁杰、裴行本、司农卿裴宣礼、前文昌左丞卢献、御史中丞魏元忠、潞州刺史李嗣真这几位。

 

宰相们集体谋逆,这事说起来的确有够严重。武曌即刻命来俊臣认真调查此事,并时时向自己反馈相关情况。

 

来俊臣先找到了几个人中最能说的狄仁杰,要他交代所谓的罪行。因为此前来俊臣曾请求武瞾下诏,同意初次审讯就认罪的犯人即可被免去死罪,所以来先生便想借助这个政策优惠来诱使几人就范。

 

“大周革命,万物唯新,唐朝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

 

来俊臣没想到狄仁杰居然会这么痛快,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当他再次确认狄仁杰的回答后,终于不由自主地暗自笑了起来。

 

成功了,来俊臣心中默念,满意地走了。

 

成功了,狄仁杰暗自微笑,目送来先生离开。

 

陪同审案的判官王德寿见状,立马凑了过来,对狄仁杰说:“尚书,您肯定能被免死。小人我处理此案,也想借此升官晋爵,所以麻烦尚书您把杨执柔牵连进来,行吗?”

 

“怎么把他牵扯进来?”

 

“尚书您为春官时,杨执柔是您属下的员外郎,您凭此把他牵连进来就可以了啊。”

 

“呸!皇天后土岂会让我狄仁杰做这等事!”

 

话音未毕,狄仁杰便如一匹脱缰野马窜了出去,直奔柱子。

 

只听得一声巨响,血花四溅。

 

看到血流满面的狄仁杰,王德寿惊呆了。他突然明白,这个人宁愿自己去死,也不会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

 

原来这污浊的世上还存在这种人啊!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开始相信,正人君子并非一个古老的传说。

 

“对不起!狄尚书,此后您若有所嘱咐,得寿必定全力以赴!”

 

审讯魏元忠的是来俊臣手下的头号马仔侯思止。此人卖饼出身,卖人起家,凶狠毒辣不亚于来俊臣,道上尊称“侯大”。这侯大,没文化,但却有句广为流传的口头禅:急认白司马,不然,即吃孟青。

 

不得不说,要弄懂这句话要有一定见识才行。所谓白司马,指的是洛阳附近北邙山上的白司马坂(即墓地);而孟青,是指斩杀琅琊王李冲的将军孟青棒。所以说得直白点就是,假如肯配合就给你来个痛快的,直接送白司马坂,不然的话,就会好好折磨你,让你生不如死。

 

以魏元忠的性格,自然是不肯配合的,所以侯思止决定好好陪魏元忠玩一下。

 

他命人拉住魏元忠的双脚,在地上倒拖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