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邱天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04月
ISBN:9787521700923
*此为预购书籍,到货时间为6-8个星期(约2个月)。
*若现货书籍与此书籍一同下单,则会等书籍到齐后才安排配送。
*下单前请查阅【注意事项】的栏目以及自行斟酌,若能够接受再进行购买。
编辑推荐
1、畅销书作家冯唐、微软大中华区战略官彭壮壮、奴隶社会创始人一诺、埃森哲战略大中华区CEO余进等推荐。
2、麦肯锡资深咨询师,沃顿商学院MBA ,“奴隶社会”爆文作者邱天首部作品。
3、年轻时,我们向上狂奔,然而总有一天我们会撞上一堵墙,才知道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4、语录
a\ 我也是在做出一个个糟糕的决定后,才渐渐懂得选择的意义。接受生活的不完美,接受自己的不确定,接受当初的不聪明,并因此,我们能够修正未来的选择。接近世界的真相与自我的真相,是一生的功课。选错,并且接受选错,我们才更接近幸福。
b\ 在麦肯锡,我们常说,“只有拿不到的项目,没有做不完的项目”。而现在我知道,“做得完”、“做得到”和“做得好”是不同的事。
c\ 麦肯锡思维方法对付一团乱麻的神器之一,就是把大问题拆成“子”问题,把“子”问题拆成“孙子”问题,把“孙子”问题拆成“曾孙子”问题。对每一个“曾孙子”问题下手,一次解决一个“曾孙子”问题,这就是“结构化问题”。
d\ 我见过待人特别得体的女生,背后被人议论过于圆滑世故;我合作过超有执行力的伙伴,并不妨碍我烦他常常一意孤行……
内容简介
作者邱天既有世界一流咨询公司的思维方式,又面临“中年妇女”“职场妈妈”的诸多焦虑,我们每个人大约都能说出这样的故事,相比那些人生的“第一时刻”错误、狼狈、愚蠢的努力更让我们清醒和自知:一方面,要对世界有清醒的认知,接近真相,把握规律;另一方面,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知,想得明白,才能过得更好。通过了解自己、管理自己、健全心智、提升能力,在这个复杂世界的动荡与挑战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
作者简介
邱天
麦肯锡7年咨询顾问,互联网行业5年运营管理,沃顿商学院工商管理学硕士,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作为生活在北京的职场妈妈,她通过公众号“清醒贪心记”分享职场方法和情感生活体会。她认为,焦虑的来源在于“贪心”,想要更多,想要更快,想要捷径,而达成愿望的途径,在于保持“清醒”,在于 “选择”,用方法论更好地认知世界、管理人生。
书摘 · 插画
我被职场妈妈养大,我也是个职场妈妈
我曾经在一个活动中担任嘉宾,现场有人问我,你工作那么忙,对孩子会内疚吗?我回答:“会的。”但若我是个男的,大家会问我这个问题吗?
是否应该为孩子牺牲职业发展,妈妈们确实面临着比爸爸们更大的压力。
我很少写自己做母亲的文字,原因很简单—功效未被证明。我有信心分享如何学英语,因为我英文之前很烂,现在能在麦肯锡、亚马逊、常青藤学校里生存下来。而我尚不知4岁的女儿,以后会长成什么样子,能否经受住人生的惊涛骇浪,能否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与幸福。幸运的是,我妈妈如何教养我,已经出结果了—算得上身心健康、生活幸福、工作顺利(不敢说完满,但说得太谦虚也对不住爸妈)。
那么,身为职场妈妈的我妈妈,搭配一个工作勤力的我爸爸,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01_
先说说,我爸妈很忙这个事实。
1979年,知青返城,他们从江西农村回到了上海。
快30岁了,他俩只有初中文凭,参加了高考,进入了“文革”后大龄青年们的“业余大学”(小时候,我一直以为父母嘴里的“业大”是“夜大”,因为他们夜里上课)。白天工作,晚上念书,没有长辈帮忙,没有保姆、阿姨,没有冰箱、微波炉、洗衣机,没有嘀嘀专车。
他们做了一个决定,送我去全托,即寄宿幼儿园。那时候是单休,周六傍晚他们把我接回,周日下午送去。也就是说,在3到6岁的所谓敏感期,我和父母每周在一起的时间只有24小时。(我并没有留下什么童年阴影。)
上小学后,我就成为那个年代非常普遍的“双职工家庭胸前挂钥匙的孩子”。妈妈早早教会我划火柴、点煤气、用蒸锅热饭菜、烧开水、装热水瓶。我也会参加课外活动,少年宫、少科站、少年报社……三年级起自己坐公共汽车赶来赶去,他们也从不问我学了什么。
中学后,有一次妈妈路过学校,想接我回家。跑到教室一问,同学们说我在楼上。晚上妈妈问我:“你今天怎么在楼上啊?”我回答:“妈妈,你去了高一,我在高二。”我妈恍然大悟:“哦,你已经高二了!”
02_
一个职场妈妈加一个职场爸爸,教给我什么呢?他们努力赚钱。他们向我示范,生活应该努力,生活值得努力。
成年以后,美国上学时我去蹭社会学的课,课上讲到印度贫民阶层的财务状况。老师问:“同学们,有谁能说出自己钱包里精确有多少元、多少分?”
我说:“有一次我妈妈从菜市场回来,惊呼一声,‘哦,卖鱼的少找我5分钱’。而6岁的我最深的印象是,哦,我妈妈记得钱包里的每一分钱。”老师特别兴奋找到了一个“穷人家孩子”的样本,佐证了她对印度家庭的研究。上小学的时候,妈妈每天凌晨5点起床,买菜,做饭,然后搭单程两个小时的公共汽车去上班。她很少看电视,总是在灯下看书、写字,洗洗涮涮,缝缝补补。他们攒些钱买的大件,诸如300元的沙发(我7岁)、900元的冰箱(我9岁)、3000元的电视(我10岁)……都是我和弟弟的节日。
我跟着他们感受一次次毕业、考级、升职、加薪、买房、买车等消费升级的成就感。
03_
他们干练多劳。在我心目中,爸妈是万能的,没有什么困难是他们解决不了的。
单位的每个暑假都要粉刷墙壁,人手不够,爸爸就穿上汗背心,自己也上。每当看到白背心上的绿油漆点儿,我就觉得爸爸无所不能。他们是大家庭的小儿子小媳妇儿,却像长兄长嫂。他们去争取为爷爷平反,他们去谈判姑父房子拆迁的赔偿,他们去想办法让知青朋友回沪的孩子能插班上学,他们去参谋填写大表哥的大学志愿……而这份解决问题的见识、能力、经验、人脉,在职场与生活的历练中才能积累下来。
有一天早晨,妈妈告诉爸爸,她做了一个梦,如果家具这样那样摆,屋里就会宽敞一些。
晚上回来,我们惊奇地发现,爸爸一个人把家具按照妈妈的梦境搬了一遍,果然饭桌和沙发前多出了一块小小的空地。至于我爸爸一个人是如何在14平方米的拥挤空间里腾挪那些死沉死沉的家具的,至今是个谜。
爸爸妈妈的口头禅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和“办法总是会有的”。他们要求我,更要求自己。身为处女座中的战斗机,妈妈告诉我要做一个对生活有要求的人。
10多年后,我读到《干校六记》,杨绛写道:
厕所还欠个门帘,我们把秫秸剥去外皮,剥出光溜溜的芯子,用麻绳细细致致编成一个很漂亮的门帘;我们非常得意,挂在厕所门口,觉得这厕所也不同寻常。
我妈妈就是这样的人,可以在撒哈拉里建成罗马,可以在生活中洒上糖。我衣服有补丁,她给我绣上一只小白兔;饭菜不奢侈,但荤素搭配,颜色分明。我同学曾经感叹,你是我见过洗碗洗得最干净的人。嗯,我是处女座妈妈培养的。对于处女座,整洁与妥帖是习惯,是乐趣,更是使命。
生活中的秩序感,构成了我的安全感。因为妈妈示范过,不需要很多钱,不需要很多空间,我们也要有舒适感、有美感。
04_
父母崇拜知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并非说这样的价值观就一定正确,但父母是什么价值观,就会给孩子的价值观染上什么颜色。爸爸让家里有种气氛—学习是一件正确的事。在所有亲朋长辈中,小孩子本能地觉察到,爸爸妈妈最尊重在大学里教书的人。
我和先生的成长环境不同,但回忆起来,家里都有很多很多书。长大后,我俩都手不释卷。我们看父母是否看书、如何看书,也看他们如何选书,如何查资料、做笔记,如何与朋友谈古论今。尽管不宽裕,妈妈每周从幼儿园接我回家,路上都会买三本新书。据说有次新华书店已经关门,小不点儿的我捶门大哭,“让我进去,让我进去”,引来路人围观。
一上学,我会了汉语拼音,他们赶紧教我查字典,也终于不用没完没了地给我讲故事了。
父母心中没有课内课外、好书坏书的界限,好像除了《废都》什么书都让我看。品位是“品”出来的,见地是“见”出来的。围棋、网球、绘画、钢琴,我都不会,但我终生感谢他们培养了我的阅读习惯。
书,是最便宜的奢侈品。
我们未必能让孩子体验最经典的博物馆,最顶配的电脑,最豪华的海滩,最好的学校,最贵的夏令营,但我们大部分人都买得起人类最深邃的思辨,最华丽的想象,最珍奇的发现,最震撼的情节,最刻骨的情感。
每当想起这一点,我就会在焦虑中感到安慰,因为,余生有几乎供给不尽的愉悦与惊艳。
05_
我并不是想说,父母不在我身上花时间,或是父母不需要在孩子身上花时间。我也可以长篇大论地讲出许多椎心泣血的故事,以及他们对我的深爱、关注、要求、保护。(妈妈现在说起我第一天去全托幼儿园的情景,都要眼泪汪汪。)我只是说,你看:
. 这是一对在孩子3到6岁时,就送她去寄宿幼儿园的父母。
. 这是一对从来没有带我去旅行的父母。
. 这是一对忘记我几年级,也说不清会考几门功课的父母。
. 这是一对在职场上,从知青返沪、初中毕业,一步步奋斗到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父母。
他们并没有将人生的时间100%用在孩子身上,但他们给了我物质与精神上的安全感与方向感—生活应该努力,生活值得努力,生活可以掌控,生活乐趣不尽。
终究,父母传递给孩子的—
. 不仅是在孩子身上花的时间,还有自己如何度过时间。
. 不仅是和孩子一起做的事,还有自己如何待人处事。
. 不仅是给孩子买的书,还有自己如何看书。
. 不仅是跟孩子说的话,还有(孩子能观察到的)自己如何说话
……
终究,孩子获得的不是我们希望的态度,而是我们的态度。
06_
爸爸的“老坦克”自行车是我童年主要的交通工具。我坐前杠,妈妈坐后座,一家三口,神神气气。
后来弟弟来了,爸爸想了想,怎么搞定呢?他让妈妈坐在前杠上,我和弟弟挤坐在后座上。每当从襄阳南路与肇嘉浜路口的缓坡冲下去,妈妈都会高声惊叫,爸爸、弟弟和我会放声大笑。
那是我童年最欢乐的回忆。在那个物质匮乏、一地鸡毛的年代里,他们未曾表现出无力感。他们培养出了正能量的孩子,因为他们正能量。当我长大了,成为一个职场妈妈,我也搭配了一个勤奋工作的老公。我们会内疚吗?会的,我们也在尽力平衡孩子的成长与自己的发展,时不时也有力不从心之感。
环境未必很友善,选择未必都正确。但是,深夜灯下,我和先生达成一点共识—我们努力,我们乐观,我们相爱,我们的孩子大概不会太糟的。
孩子,我可以为你放弃职场,但是等你长大了,你真的希望妈妈这样做吗?你真的希望自己是父母的100%吗?这是激动人心的旅程,对于这道题的答案,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