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马消费满RM80免邮费

【预购】白(原研哉作品)

【预购】白(原研哉作品)

售价
RM62.40
优惠价
RM62.40
售价
RM78.00
已售罄,请联系客服【轩轩】~
Unit price
per 
节省20%
运费将在结账时计算,详情请查阅【商品配送与邮费细节

作者:原研哉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6月

ISBN:9787521712643

*此为预购书籍,到货时间为6-8个星期(约2个月)。
*若现货书籍与此书籍一同下单,则会等书籍到齐后才安排配送。
*下单前请查阅【注意事项】的栏目以及自行斟酌,若能够接受再进行购买。

书摘插画

白 原研哉对“白”的美学思考。白,不是颜色,是感受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白,不是颜色,是感受。
原研哉对“白”的美学思考。

在这本原研哉的著作中,不是将“白”作为颜色的概念,而是作为感觉资源进行重新解读。文学家谷崎润一郎的《阴影颂》,哲学家九鬼周造的《粹的构造》,美术思想家冈仓天心的《茶之书》,农学家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原研哉的这本书尝试从设计的角度出发,诠释表现在这些著作中的审美意识。

精良而复杂的印刷工艺,读者感受到的却是简洁之美。
精准还原原版设计与用纸,锁线精装,雅昌印制,采用32开经典小开本,封面长宽比193mm*133mm,内文长宽比187mm*130mm,书名烫黑工艺,外封、内封、内文、插页、腰封、扉页,都选择适合的纸张和精良而复杂的印刷工艺,而成品却彰显的是简洁之美。

“白”的实体是不存在的,“白”只存在于我们的感觉之中。因此,我们不能寻找“白”,而应探索“白”的感受方式。通过探索“白”的感受性,我们能意识到比寻常白色更白一些的“白”。而且,我们还逐渐发现,在日本文化中交织着令人惊叹的、丰富多样的“白”。我们开始理解“寂静”“空白”等词语,而且能分辨出其中隐含的意义。意识到这种“白”之后,会觉得世界上的光变得更明亮,阴影也变得更深沉。选自章《白的发现》

 

 

内容简介

《白》是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关于设计、美学、艺术、审美等思考的力作,以散文形式,深入浅出地表达了作者的设计理念。

本书虽以“白”字命名,却并非全然在讲述和探讨颜色,而是尝试探索一种存在于本国文化当中的“感觉”的资源,即从“白”这一概念出发,对产生简洁、纤细等审美意识的根源进行探索,通过“白”的概念,寻找一种营造极简、纯粹、微妙的日本美学的源头。

作者将“白”的感受性和信息转化到体现其特性的各种实体上—文字、建筑、印刷、画作、书籍,乃至蕴含日本深刻文化内涵的茶道、宫殿、房屋原形等,借由对这些具象环境细致入微的观察,深入的思考,提炼出“白”所蕴藉的细腻情感、微妙心理、敏锐觉知等一系列感受。

作家简介

原研哉,1958年出生。平面设计师。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

策划 “RE-DESIGN: 日常的21世纪”展在世界各地巡展,备受关注。之后策划并开展“HAPITC”“SENSEWARE”“Ex-for-mation”等以更新既有价值观为主题的展览会及教育活动。在长野奥yun会开、闭幕式手册的设计项目和爱知世界博览会宣传推广等项目中,都深入实践了扎根日本文化的设计。2002年开始担任無印良品艺术总监。同时活跃的领域非常广泛,其中包括松屋银座、森大厦、茑屋书店、GINZA SIX、MIKIMOTO等将事物本质可视化的VI设计项目。担任日本外务省“JAPAN HOUSE”项目的总策划,致力于重新展现日本魅力的工作。2019年7月开设“低空飞行”网页,从个人的视点介绍高清晰度的日本,开始在观光领域进行新的尝试和探索。

著有《设计中的设计》(岩波书店,2003年)、《DESIGNING DESIGN》(Lars Müller Publishers,2007年)、《白》(中央公论新社,2008年)、《日本的设计》(岩波新书,2011年)、《白百》(中央公论新社,2018年)等多部著作。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白的发现
白是一种感受性/何为颜色/
显白/脱离颜色/
信息与生命的原始样态

第二章 纸
显白的激发力/一页白纸/
激发创意的媒介/
白的反刍/白色的四方形纸/折叠语言/
关于文字/活字与活版印刷

第三章 空白与空
空白的意义/长谷川等伯的《松林图》屏风/
空白意味着被填满的可能性/
伊势神宫与信息/一言不发/
白底红圈的容纳性/空与白/
茶道/日式房间的原型/
思考和创意源于空白/独创性的问题无需答案

第四章 回归于白
推敲/向白跳跃/
清扫/陌生化/白沙与月光

后记
补记

试读

前言

本书讲述的“白”,并不是探讨色彩层面,而是尝试探索一种存在于本国文化当中的“感觉”的资源。换言之,就是从“白”的概念出发,对产生简洁、纤细等审美意识的根源进行探索。

我从事的是设计工作。我的专业领域是“交流”。因此,我所做的不是“物”,而是“事”。具体而言,我设计过不计其数的海报、包装、标志、书籍装帧和展览会用品?这些作品可谓是”事”的痕迹。我会边工作边思考:这件作品如何才能被大家记住,如何才能给大家留下鲜明的印象,也就是说,如何才能在世界上或在人们头脑中打一个特别的结。在不断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的,不仅是个人的经验,而且是在日本以及世界文化中沉积下来的、关于交流的智慧或诀窍。

其中之一,是“空”(emptiness)的概念 。与别人进行交流时,与其单方面地把信息强加给对方,不如尝试去理解对方的想法,这种方式通常会更为有效。也就是说,能否取得良好的交流效果,关键不在于你能说得天花乱坠,而在于你是否善于倾听。因此,在漫长的历史中,人们时常会有意识地制作出类似于“空的容器”的东西,以获得更好的交流效果。例如,日本国旗和十字架这种极其简洁的标志,与其说它承载了某种特定意义,不如说就像大而空的容器一样,能接受和容纳人们接触到它时所产生的各种印象。类似的例子,还有巨大的陵墓、教堂、茶室、庭园等等。一开始,我本来打算写“空”的,但写着写着,却写成了“白”。就好像是用铲子在挖掘“空”时,突然“哐啷”一下碰到了“白”的概念。既然有“空白”这个词,可见“白”这个概念是与空”密切相关的。要挖掘“空”的话,就无法避开“白”。因此,我决定在写“空”之前,先尝试写“白”。

当你读完此书之后,“白”看起来也许已经不是简单的白色了。白色的物体在你眼中会变得更加熠熠生辉。这说明,你的感觉灵敏度变得更高了。因为,随着感知白色的灵敏度提高,就能相应地感受到世界的深层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