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启团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3月
ISBN:9787521726787
*此为预购书籍,到货时间为6-8个星期(约2个月)。
*若现货书籍与此书籍一同下单,则会等书籍到齐后才安排配送。
*下单前请查阅【注意事项】的栏目以及自行斟酌,若能够接受再进行购买。
书摘 · 插画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1. 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语言,不仅反映现实,也在创造现实。此时此刻,你的语言是人生的净利润,还是负资产?你对孩子说的话,是暴力、标签,还是心理营养?你和客户、合作伙伴的沟通,是吸引还是排斥?你的语言,是成功幸福的有力支柱,还是头疼不已的包袱?你内心的对话,有哪些影响前途的毒素……每个人都在无意识中教会了别人如何对待自己,不会说话的人,每天教别人给自己制造现实的难题、尴尬、偏见、误解、矛盾、困境……
2. 越优秀的人,越懂得说话。语言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我们大部分人都知道这一点,并在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语言技能,但大都只关注到“术”的层面。你或许很擅长用语言,来达成某个具体的目标;但很少将语言提高到影响人生的层面,也常常忽略其对人生的影响。本书将解读语言的神奇魔力,帮助你更好地运用语言来促进人格成长。
3. 8 大思维框架,54 种智慧语言模式,一本书解决90%的无效沟通。作者黄启团是资深的实用心理学专家,本书是他将心理学知识和语言技巧结合后的精华之作。智慧语言模式,是可以绕过意识的抗拒与潜意识沟通,让人无法抗拒的一套沟通模式,可以帮助你读懂一个人的内在冰山和语言背后动机,也可以剔除你语言中的限制性信念和毒素,从而把语言变成你内在力量的源泉。
4. “愿你从今天开始你能掌握一些语言的艺术,不再一味去抱怨、指责身边的人,他们变成今天这样,有你的一份功劳。如果你希望他变得更好,从改变你说话的方式开始。”——黄启团
内容简介
为什么有人沟通谈判如鱼得水,而你困难重重?为何有人夫妻恩爱,而你无法与爱的人沟通?为何有的孩子聪明懂事,而你的孩子和你僵持不下? 为何别人总有贵人相助,而你总是孤身一人?
朋友,如果你正面临以上这些困惑,很有可能是因为你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工具”——语言。你知道吗?语言的力量,往往比我们想象中强大得多。会说话的人就像“发光体”,懂得使用正面语言引导身边的人积极向上,也能够看穿负面语言背后的正面动机,将矛盾轻松化解;不会说话的人就像“黑洞”,经常把关系弄得一团糟,让身边的人只要和他接触,都觉得如坐针毡。
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人会不会说话,直接关系到他的人生会不会顺畅。
本书是实用心理学专家黄启团结合他二十多年的咨询经验,将心理学知识和语言技巧巧妙结合的成果,包括8 大思维框架,54 种智慧语言模式。把它们运用到与不同人的对话中,你将解决 90% 的无效沟通问题。熟练掌握这些习惯,你就能改变说话方式、说话技巧,从而改变内心结构,促进人格成长。
作者简介
黄启团
资深心理学导师。二十多年来专注于应用心理学教育,将心理学理论成功运用于企业管理、婚姻、家庭、亲子教育等领域,投资创建中国知名心理学平台——壹心理,用有趣、有爱、实用的表达方式为社会、组织以及个人提供有价值的心理学服务;同时还投资创建了智慧行、月球旅馆等心理机构。著有大众心理学读物《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会赚钱的人想得不一样》《圈层突破》。
目录
第一章 改变人生,从改变说话习惯开始 001
1. 别拿“性子直”欺骗自己,你只是不会说话罢了 003
2. 你想改变别人?那需要足够的智慧 010
3.“发光体”还是“黑洞”? 017
4. 对事还是对人?021
5. 乐观者还是悲观者? 027
6. 如何让人喜欢你?031
第二章 语言框架:是什么限制了你的人生 037
1. 世界无限,除非你自我设限 039
2. 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还是想象力让你贫穷? 043
3. 三种限制性语言:无助、无望、无价值 047
4. 设框: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 056
5. Yes Set:你的人生很可能是别人设定的结果 062
6. SCORE 模式:这样聊天,打开一个全新世界 066
7. 强有力的问题发生器:改变格局和高度的语言模式 074
第三章 换框和破框:如何跳出囚禁你的牢笼? 091
1. 环境换框:改变场景,改变价值 093
2. 意义换框:如何改变人的感受和行动 101
3. 破框:人在框内,叫囚;人在框外,就是自由 118
第四章 语言归类法:智慧语言模式 131
1. 语言是一种能够改写历史的力量 133
2. 上归类:与持不同观点的人达成共识 135
3. 下归类:找出问题症结,让问题迎刃而解 139
4. 横归类:提升自己的创意能力 142
5. 智慧语言模式:高情商的语言技巧 146
第五章 催眠语法:绕过你的防卫,给潜意识下指令 153
1. 一句话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155
2. 猜臆:读心术的秘密 161
3. 因果:给对方一个帮你的理由 164
4. 复合等同:你是如何被广告影响的 167
5. 预设:无可反驳的隐藏指令 169
6. 虚泛词:留白的艺术 171
7. 以偏概全:像乐观者一样思考 172
8. 可能性与必须性:把规则隐藏起来 174
9. 遗失行动者:无画处皆成妙境 176
10. 比较删减:没有伤害的比较 178
11. 说话者不明确:让它像真理一样 180
12. 动词不明确:把掌控权留给别人 183
13. 附加问句:让指令变得温和 185
14. 同步现有经历:让人无法抗拒的指令 188
15. 双重约束:让人没有选择的选择 192
16. 延伸引述:故意让你听不明白的技巧 194
17. 选择性违反限制:违反常理才符合常理 196
18. 含糊:一语双关的催眠指令 198
19. 利用:一切都可以成为资源 202
20. 识别催眠十八法 204
第六章 反催眠:后设语言模式 207
1. 负面催眠正在吞噬你的人生 209
2. 删减:把缺失的内容找回来,就能看清真相 214
3. 扭曲:你认为的真实,只不过是你塑造出来的结果 220
4. 一般化:识破“盲人摸象”的局限 227
5. 后设模式是防火墙,可以防止网络中的病毒 232
6. 后设模式的使用原则 235
第七章 魔术语言:让心魔在谈笑间灰飞烟灭 239
1. 语言中的病毒241
2. 世界观:你认为的事实只不过是一种信念 244
3. 后果: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248
4. 另外一个结果: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251
5. 重新定义:重构语言,重构希望 255
6. 意图:每一个行为的背后都有正面动机 258
7. 上归类:扩大范畴破除限制性信念 262
8. 下归类:看清真相就能改变信念 263
9. 比喻:拉宽框架以识破荒唐信念 265
10. 现实检验策略:挑战信念的支撑条件 271
11. 反例:一次例外足以颠覆原有认知 276
12. 准则层次:用更重要的价值准则重新评估信念 278
13. 反击其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284
14. 改变框架的大小:拓宽思想的限制以改变执念 287
15. 超越框架:从更高的维度看世界 291
16. 魔术语言十四技巧示范 303
第八章 实用语言技巧 307
1. 感性与理性 309
2. 共情与共鸣320
3. 指责与负责326
4. 不良沟通与一致性沟通 334
5. 非文字的语言340
6. 一对多的影响力348
结语 使命宣言 353
试读
如何让人喜欢你?
如果你问一位男士“你近还赌博吗”,他会怎么回答?“没有”,“我从来不赌博”,“我不会赌博”……不管他怎么回答,旁人都会认为他有赌博的嫌疑。为什么会这样?这就是这句问话巧妙的地方。问话的人首先有一个假设——他是一个赌博的人。这种隐藏的假设就像如来佛的手掌心,不管孙悟空有多大的本事,都无法跳出来。
这就是假设的魅力,只有 A 才会有 B,那么 A 就是 B 的必要条件。如果 B 成立了,也就是说 A 是必然成立的,A 就是语言中的假设。这个假设应用巧妙的话,能发挥出强大的能量。
商务交往中,我们怕的是客户说“不”,“不”字一出口,客户的大门就轰然关上了,也就没有成交的可能了,有没有可能让客户不要说出“不”字呢?我们看看下面这家早餐店老板的做法。
在同一个繁华路口有两家卖米粉的早餐店,两家的米粉味道都很好,可左边的张大婶每天挣的都不如右边的李大婶多,原因在哪儿呢?张大婶在每次客人下单后,都会追问一句:“加鸡蛋吗?”有的客人说加,有的客人会回答说不加。而李大婶呢,每次客人下单后,她会追问一句:“你是加一个鸡蛋,还是加两个鸡蛋?”有的客人会说一个鸡蛋,有的会说两个,很少有客人说“我不要鸡蛋”,那样他们会觉得不好意思,好像自己很寒酸似的。这样,李大婶的每个顾客至少多消费一元,一天下来,她的收入自然比张大婶高了不少。
李大婶比张大婶多做了一件事,就是假设客人都要鸡蛋。心理学上称“不好意思”心理为“不确定的情绪”,这种“不确定的情绪”容易被他人操纵,终让人做出被动的选择。在商务交往中,我们做一个有利于自己的假设,让对方产生不好意思心理,这样就能顺利地说服对方。
连续 12 年荣登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世界销售宝座的美国著名销售人员乔 • 吉拉德,对此深有体会,他在推销时,绝不会问客户“你想买车吗”,而是问“你想要双门还是四门轿车”,“你要红色还是蓝色的汽车”,“你要用信用卡还是现金付账”,“你要用货运还是空运”。面对后面这种二选一的问题,客户往往很难拒绝。相反,如果你用前面的问法,客户很可能会直接说“不”。
假设为什么能改变别人?因为每个人都是逻辑动物,我们难动摇的就是对方根深蒂固的认知逻辑,至少要想瞬间改变是很难很难的,这个时候,我们给对方一个他容易接受的假设,他接受了这个假设,就很容易接受后面的推理内容,如此,他就能轻易认可我们的逻辑,并按照我们的逻辑办事。
下班回家,你看到孩子后,立马问:“作业做完了没有?”这个问题问完,孩子脸上刚刚扬起的微笑立马僵化了,为什么?因为这个问题背后有一个假设——你是一个不自觉的人。孩子做完作业了,会觉得受到了你的质疑,很委屈;孩子没做完作业,他会觉得反正爸爸妈妈都觉得我是这样的人,干脆破罐子破摔了。无论哪种情况,你和孩子的关系肯定很难融洽了。
换一种问法,你对孩子说:“今天几点完成的作业?”这个问题背后的假设是“孩子自动自发地完成了作业,孩子每天都在进步”。孩子做完作业了,他会很有成就感地告诉你答案;孩子没做完作业,他会暗暗下决心“下次一定早点完成作业”。通过这个假设,你给孩子的心里植入了一个“不断变好”的种子。
同样道理,老板问下属:“小张,近遇到什么问题没有?”这个问题有一个假设,即小张是一个容易出问题的人,小张听到这句话后得到的是一种否定的感受。换一种说法,你问下属:“小张,近出了什么好创意?”你假设对方是一个不断完善的人,他得到的是一种肯定的感受。当你不断地把肯定的感受传达给身边人的时候,皮格马利翁效应就会启动。
什么是皮格马利翁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