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马消费满RM80免邮费

偶像的黄昏或怎样用锤子从事哲学思考

【预购】偶像的黄昏或怎样用锤子从事哲学思考

售价
RM31.20
优惠价
RM31.20
售价
RM39.00
已售罄,请联系客服【轩轩】~
Unit price
per 
节省20%
运费将在结账时计算,详情请查阅【商品配送与邮费细节

作者:[德] 尼采

翻译:周国平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03月

ISBN:9787530219249

*此为预购书籍,到货时间为6-8个星期(约2个月)。
*若现货书籍与此书籍一同下单,则会等书籍到齐后才安排配送。
*下单前请查阅【注意事项】的栏目以及自行斟酌,若能够接受再进行购买。


[product_description]

编辑推荐

尼采自诩为不合时宜者,高调地不与世俗时见为伍,尖锐地批判精神界的权威与偶像。他并非要用铁锤把偶像击碎,而只是“用铁锤提问”,他自信窥破了这些偶像的秘密,它们里面空无一物,只是靠了人性的弱点才成为最唬人的偶像、被奉为最高的价值,其实并无价值。

 

★ 哲学家周国平翻译并撰写长篇导读,带你读懂原著。

著名作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周国平是国内研究尼采的权威学者,译文准确、优美、流畅,再现尼采的诗意和激情。近2万字的长篇导读,详解主要观点和本书写作背景,带领读者走进尼采,读懂原著。

 

★ 凝练而辛辣的格言文体,“用十句话说出别人用一本书说出的东西——说出别人用一本书没有说出的东西”。

 

★ 尼采的批判精神在20世纪初传播到了日本和中国,影响了以鲁迅为代表的一批新文化健将。

 

★ 在《悲剧的诞生》出版17年后,尼采在书中重新明确定义了JIU神精神。

 

 

内容简介

《偶像的黄昏》是尼采的晚期著作,出版于1889年,整理自他为《权力意志》一书准备的部分笔记资料。本书由十组凝练而犀利的札记、格言组成,涉及道德、理性、文化批判、美学等问题。尼采立足于生命来分析和评价道德,批判精神的权威、思维的痼疾以及在他看来违反人性的一切命题。他用尖锐犀利的言辞嬉笑着将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先贤拉下神坛,重估一切价值。

书摘 · 插画

弗里德里希·尼采(1844-1900)

德国哲学家,他的思想对西方现代哲学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著作有《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善恶的彼岸》《偶像的黄昏》等。

 

周国平

当代著名学者、作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灵魂只能独行》《爱与孤独》等,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等。译著有《悲剧的诞生》《偶像的黄昏》等。

译者导言:向道德和理性宣战 (周国平)

 

一、关于《偶像的黄昏》

尼采于 1889 年元月初精神失常,此前的 1888 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仿佛有所预感似的,他中断了既定的写作计划,急促地完成和付印了五本篇幅较小的书,《偶像的黄昏》是其中之一,于当年 11 月印出,次年正式出版。 根据《校勘研究版尼采全集》编者蒙梯纳里的研究,尼采在这一年夏末放弃了写作《权力意志—一切价值的重估》这部大书的计划,从为该书准备的笔记中抽取部分材料,整理成了《偶像的黄昏》和《反基督》两本小书,剩下的材料皆属于未经整理的遗稿。

 

本书原先拟定的标题是《一个心理学家的闲逛》,在好友加斯特强烈建议下,尼采换成了现在这个标题。他在给加斯特的信中称,这个标题是“一个针对瓦格纳的恶作剧”。瓦格纳的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第四部标题为“神界的黄昏”,新标题显然是对它的讽刺性模仿。

 

尼采是一个著名的偶像破坏者,不过,正如他在前言中提示的,他的偶像破坏具有区别于前人的两大特点,一体现在偶像的种类上,二体现在破坏的方式上。

 

在偶像的种类上,尼采说,他所探究的偶像“不是一时的偶像,而是永恒的偶像”,“绝不会有更古老、更被人坚信和夸耀的偶像了……也不会有更空洞的偶像了……这并不妨碍它们最为人信仰”。从本书的内容看,他说的偶像主要是指道德和理性。

 

事实上,在整个 19 世纪 80 年代,即尼采创作的高峰期,道德批判一直是他思考和写作的重点,贯穿于该时期的全部著作中,在《朝霞》《快乐的科学》《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占据了大量篇幅,而在《善恶的彼岸》《道德的谱系》中则成了核心的主题。因此,本书中的探究其实是他的一贯关注的延续。在这个时期里,他形成了重估一切价值的思想,重估的重点就是道德。之所以把主要矛头对准道德,是因为他认为,自柏拉图以来,道德一方面始终被视为最高的价值,对人心有最大的支配力量,“在地球上找不到比善和恶更大的权力了”。另一方面,道德批判尚是一片空白,“道德迄今为止还未尝是一个问题……我未尝发现有人敢于批判道德价值判断”。在本书中,他比以往更加鲜明地立足于生命来分析和评价道德。

 

尼采对理性的批判也早已开始,可以追溯到《悲剧的诞生》中对苏格拉底“科学乐观主义”的抨击,而早期遗稿《非道德意义上的真理和谎言》(大约写于 1872 至 1873年间)则从认识论角度剖析和批驳了理性崇拜的人类中心论立场。在本书中,尼采着重分析了理性崇拜的心理学根源及其在传统形而上学世界二元模式的形成中的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