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法]西蒙娜·德·波伏瓦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01月
ISBN:9787532763399
*此为预购书籍,到货时间为6-8个星期(约2个月)。
*若现货书籍与此书籍一同下单,则会等书籍到齐后才安排配送。
*下单前请查阅【注意事项】的栏目以及自行斟酌,若能够接受再进行购买。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一、全球各版本销量逾千万册,有史以来讨论女性的*完整、*理智、*充满智慧的百科全书;
二、我社获得法国伽里玛出版社独家授权,邀请著名翻译家郑克鲁担纲翻译,首次从法文直接翻译,推出**“全译本”。该译本权威可靠,荣获2012年傅雷翻译出版奖;
三、采用全新精装装帧设计,具有收藏价值。
内容简介
《第二性I》副标题为“事实与神话”,作者从生物学、精神分析学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女性的观点出发,剖析女人变成“他者”的原因;随后,通过对人类历史的梳理,深刻地揭示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今女性的命运;最后,本书以蒙泰朗、劳伦斯、克洛岱尔、布勒东和司汤达五位著名作家为例,对男性制造的“女性神话”进行分析,探讨男人眼中的女性形象及其体现的思想。
《第二性II》副标题为“实际体验”,从存在主义的哲学理论出发,对女人一生中的不同时期(童年、青春期、性启蒙时期、婚后、为人母和步入老年后)进行正面考察,同时对她一生可能遇到的经历(同性恋、成为知识分子、明星、妓女或交际花等)作出判断和评价,深刻揭示了女性的处境及其性质。作者还分析了自恋女人、恋爱女人和虔信女人形成的过程及其背后复杂的社会原因,最后提出了女性走向解放的唯一道路就是成为独立女性,也强调了只有当女性经济地位变化的同时带来精神的、社会的、文化的等等后果,只有当女性对自身的意识发生根本的改变,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
作者简介
西蒙娜德波伏瓦 (Simone de Beauvoir, 1908-1986)
法国哲学家、作家、女性主义者。1929年通过法国哲学教师资格考试,曾在多所学校执教。1945年和让-保罗萨特共同创办《现代》杂志,致力于推介存在主义观点。1949年出版《第二性》,引起极大反响,成为女性主义的经典。1954年凭小说《名士风流》获龚古尔文学奖。她和汉娜阿伦特、苏珊桑塔格并称为西方女性学术的三个中心。
已故法国总统密特朗称她为“法国和全世界的杰出的作家”。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评价道:“西蒙娜德波伏瓦的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她在文学上的成就代表了一个时代思想的冲撞,并深刻影响了我们这个社会。她在法国文学史理应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我以政府的名义表彰她为女英雄。”
译者简介
郑克鲁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法国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曾获得法国政府教育勋章。翻译作品有《巴尔扎克短篇小说选》、《茶花女》、《法国抒情诗选》等经典作品,主持编著《法国文学史》,获1994年中国社科院科研成果一等奖。凭《第二性》I、II荣获2012年傅雷翻译出版奖。
目录
第一卷
导言 ........3
第一部命运 ........25
第一章生物学论据 ........27
第二章精神分析观点 ........61
第三章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76
第二部历史 ........85
一 ........87
二 ........92
三 ........109
四 ........127
五 ........157
第三部神话 ........197
第一章 ........199
第二章 ........273
一蒙泰朗或者厌恶的面包 ........273
二戴赫劳伦斯或者男性生殖器的骄傲 ........292
三克洛岱尔和主的女仆 ........302
四布勒东或者诗歌 ........317
五司汤达或者真实的传奇性 ........325
六 ........337
第三章 ........343
-------------------------------------------------
第二卷
导言 ........3
第一部成长 ........7
第一章童年 ........9
第二章少女 ........80
第三章性的启蒙 ........132
第四章女同性恋者 ........173
第二部处境 ........197
第五章已婚女人 ........199
第六章母亲 ........303
第七章社会生活 ........359
第八章妓女和高级妓女 ........394
第九章从成熟到老年 ........418
试读
波伏瓦论男尊女卑:
两性的等级首先出现在家庭的体验中;她逐渐明白,即使父亲的权威不是在日常生活中最明显地感觉到的,它也是至高无上的;由于它没有受到损害,就具有更多的光辉;即使事实上是母亲作为主妇掌管家事,她一般也能巧妙地突出父亲的意志;在重要时刻,她以他的名义,通过他,提出要求,进行补偿或者惩罚。
父亲的生活围绕着神秘的威望: 他在家里度过的时刻,他工作的房间,他周围的物件,他关注的事,他的嗜好,都具有神圣的性质。供养家庭的是他,他是家庭的负责人和家长。通常他在外工作,正是通过他,这个家跟世界其他地方沟通: 他是这个充满冒险的、广袤的、困难重重的、美妙的世界的化身;他是超越,他是天主。女孩正是在把她举起的有力臂膀中,在她紧紧依偎的有力身体中,感受到这一点。
通过他,母亲被废黜了,如同伊希斯被“拉”这位神祇、大地被太阳所废黜一样。但是,这时孩子的处境深刻地改变了: 她被指定有朝一日成为像她万能的母亲一样的女人——她永远不会是至高无上的父亲;把她与母亲联结在一起的纽带,是一种积极的好胜心——她从父亲那里只能被动地期待评价。
男孩通过竞争的感觉去把握父亲的优越地位: 而女孩带着无能为力的赞赏态度去忍受这种优越地位。我已经说过,弗洛伊德所谓的“恋父情结”,并非像他所说的是一种性欲,这是主体同意在顺从和赞赏中成为客体的深度退让。
如果父亲对女儿表现出温柔,她会感到自己的生存得到极好的辩护;她拥有其他女孩难以获得的种种优异品质;她感到心满意足,被奉若神明。她可能整个一生都带着怀念去追寻这种充实与宁静。倘若她得不到这种爱,就可能永远感到自己是有罪的,该受惩罚;要么她可能到别处寻找对自身的评价,对父亲变得冷漠,甚至敌视。
再说,父亲不是唯一掌握着世界钥匙的人: 一切男人都分享男性的威望;不必把他们看做父亲的“替身”。祖父辈、兄长、叔叔舅舅、同伴的父亲、家庭的男性朋友、老师、教士、医生,都强烈地吸引着小姑娘。成年女性对男人表现出来的热烈敬意,足以把男人捧到很高的地位。
在小女孩看来,一切都有助于证实这种等级观念。她的历史和文学知识、歌曲、别人催她入睡的传说,都是对男人的赞美。正是男人创造了希腊、罗马帝国、法兰西和所有的国家,正是男人发现了大地,发明了用来开发土地的工具,正是男人治理这个世界,使世界充满塑像、绘画、书籍。儿童文学、神话、故事、报导,反映了男人的骄傲和愿望创造出来的神话: 小女孩正是通过男人的眼睛,探索世界和从中辨别自己的命运。
男性优势占压倒地位: 珀尔修斯、赫拉克勒斯、大卫、阿喀琉斯、朗斯洛、盖克兰、巴亚尔、拿破仑,那么多的男人,却只有一个贞德;在她后面,显露出大天使圣米歇尔的伟大男性形象!没有什么比描绘名媛生平的书籍更令人厌烦的了: 与杰出男子的生平相比,这是多么苍白的形象啊;她们大部分都淹没在某个男英雄的阴影中。夏娃创造出来不是为她自己,而是作为亚当的妻子,而且是从他的肋骨抽出来的;在《圣经》中只有很少女人,其行为是人所共知的: 路得仅仅是为自己找一个丈夫;以斯帖跪在亚哈随鲁面前,获得了犹太人的宽恕,她仍然只不过是末底改手中的驯服工具;犹滴更为大胆,但她也服从祭司,她的功绩回味起来有点可疑: 无法与年轻的大卫确实辉煌的胜利媲美。神话中的女神是轻佻的或任性的,在朱庇特面前全都瑟瑟发抖;而普罗米修斯令人赞叹地偷到了天火,潘多拉却打开了收藏不幸之盒。有一些女巫和老太婆,在故事中实施可怕的权力。其中,在安徒生的《天堂里的花园》中,风神之母的形象令人想起原始的大母神: 她的四个巨人儿子抖瑟瑟地服从她,他们行为不轨时,她打他们,把他们装在她的口袋里。但这不是一些吸引人的人物。仙女、美人鱼和水精不受男性统治,更为吸引人;但她们的生存是不确定的,几乎没有个性;她们介入人间,却没有自己的命运: 从安徒生的小美人鱼变成女人那一天起,她就经历了爱情的束缚,痛苦变成了她的命运。在现代的故事里,和在古代的传说中一样,男人是有特权的英雄。德塞居尔夫人的作品是古怪的例外: 它们描绘了一个母权社会,丈夫在场的时候,他扮演一个可笑的角色;习惯上,父亲的形象像在真实的世界中一样,戴上了荣耀的光环。《小妇人》中,女性的戏剧是在父亲的保护下进行的;他没有出现,却被神圣化了。在冒险小说中,是男孩子周游世界,作为水手坐船航行,在丛林中靠面包树的果实充饥。一切重要事件都是通过男人才发生的。现实证实了这些小说和传说。如果小女孩看报,如果她听到大人的谈话,她便会看到,今日和从前一样,男人主宰世界。她所赞赏的国家首脑、将军、探险家、音乐家、画家都是男人;使她的心激情澎湃的是男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