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马消费满RM80免邮费

【预购】1666:瘟疫、战争和伦敦大火

【预购】1666:瘟疫、战争和伦敦大火

售价
RM70.40
优惠价
RM70.40
售价
RM88.00
已售罄,请联系客服【轩轩】~
Unit price
per 
节省20%
运费将在结账时计算,详情请查阅【商品配送与邮费细节

作者:[英]瑞贝卡·里迪尔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5月

ISBN:9787533964672

*此为预购书籍,到货时间为6-8个星期(约2个月)。
*若现货书籍与此书籍一同下单,则会等书籍到齐后才安排配送。
*下单前请查阅【注意事项】的栏目以及自行斟酌,若能够接受再进行购买。

书摘插画

1666:瘟疫、战争和伦敦大火(现代伦敦的起点、英国历史的转折,后疫情时代更应重温这段历史!赠海报+明信片) 1666为什么是英国历史的分水岭?三百多年前,英格兰如何走出黑暗与绝望?回顾现代伦敦的起点,再现英国历史的重大转折。惊心动魄的灾难纪实,人类历史的悲情共鸣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1666为什么是英国历史的分水岭?

三百多年前,英格兰如何走出黑暗与绝望?

回顾现代伦敦的起点,再现英国历史的重大转折

亚马逊推荐“年度历史读物”、4.5星高分好评

《卫报》《泰晤士报》《出版人周刊》《BBC历史杂志》——赞誉推荐

英国权威伦敦历史研究者瑞贝卡·里迪尔重磅力作

惊心动魄的灾难纪实,人类历史的悲情共鸣

 

内容简介

1666年是英国历史的分水岭。瘟疫暴发、第二次对荷战争宣告失败,一场严重的火灾侵袭了伦敦,接二连三地对这个国家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

历史学家瑞贝卡·里迪尔聚焦这些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以及它们所发生的背景,通过对那些鲜为人知的原始档案的研究,透过一个个非凡历史人物的视角,穿过了那场空前的恐怖与转折时期的历史迷雾,为解读1666年英国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

虽然这重要一年的中心事件是破坏和失败,但1666年也让人们看到了当时令人难以置信的科学和艺术方面的进步。正是在这一年,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伦敦公报》的创办,约翰·弥尔顿完成了《失乐园》,一位名叫克里斯托弗·雷恩的年轻建筑师提出了一个新伦敦的卓越构想——一只从旧城的焦土中升起的“石凤凰”。

《1666》以其独特的风格,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站在通往现代化的十字路口的城市和国家如何完成了历史上伟大的重构与转折。

作者简介

瑞贝卡·里迪尔 Rebecca Rideal(1983-),英国作家、历史学家、前制片人,从事17世纪伦敦历史的研究,并获得伦敦大学学院博士学位。曾在伦敦大学学院、巴斯温泉大学和牛津大学担任导师,创办了《历史苍穹》杂志。在成为一名专职的历史学家之前,她在电视制作领域工作了近十年,开发和制作了大量纪录片,包括《血腥伦敦塔》《英国探险家指南》《开膛手杰克》《逃离纳粹死亡集中营》,她制作的纪录片《生命的起源》(BBC著名主持人大卫·爱登堡配音解说)曾三次获得艾美奖,《飞行巨兽》曾获英国电影学院奖。

目录

序幕

第一部分 1665

1 伦敦在燃烧

2 瘟疫爆发

3 逆转的潮流

第二部分 1666

4 决定命运的一年

5 红海

6 奇妙的命运

7 火!火!火!

8 灰烬中的凤凰

后记 1666年以后

致谢

注释

试读

1665年3月7日,星期二

和往常一样,一天开始了。苍白的冬阳伴随着黎明到来,灰蒙蒙的阳光映照着玻璃窗和结了冰的水坑,光影斑驳,带来些许光亮,却并不温暖。伦敦进入霜冻已有一个月。整个首都,人们在教堂的钟声和街道的喧闹声中醒来:街上有狗吠声、马车行驶的咔嗒声、鸽子的叫声和早起的人叽叽喳喳的闲聊声。蜡烛已点燃,夜壶倒空了,食物和饮料也都取走,大都市的人们为即将开始的一天做着准备,像卖肉的、烤面包的、卖牛油蜡烛的;还有书商、杂货商和咖啡馆老板;那些药剂师、金匠和城里的布料商从楼上的住处来到楼下的店铺里。城市的其他居民也步入了伦敦这广阔的世界,他们呼出的白气在中世纪街道的上空盘桓着、缭绕着。

在这样的一天,如果有人能从上空俯瞰首都,他们会发现,这座城市早已不受控制,不断地向外扩张。层层瓦片覆盖的屋顶似乎是一个巨大的幕帐,罩着下面纵横交错的通道和街衢。有的路是铺设过的,但坑洼不平,其他路上则是坚硬的泥块和石头,映衬着上方哥特式的教堂尖顶,以及石头砌成的烟囱,冒着黑黑的浓烟。约翰·伊夫林 (John Evelyn)写道,这些市中心的街道“如此狭窄、令人不适”,纵横交错在一片杂乱无章的木架构建筑中,许多厚重的木头柱子悬吊在头顶上方。约翰·弥尔顿 (John Milton) 曾居住在城市东北部的火炮路上。那里“房屋拥挤,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下水道气味”。——确实,这里的空气常常让来访者感到恶心。

三年前,托马斯·埃尔伍德 (Thomas Ellwood) 就因“那座城市恶臭的空气”而被迫离开。几十年后,诗人约翰·盖伊(John Gay) 断言,早晨是出行的时间,因为“在街上还不会受到潮涌般行人的骚扰”。许多徒步探索这座迷宫的人,他们紧贴着墙壁,躲避从上方“恶意倾倒的讨厌的秽物或排污口流出的粪便”,也要避开前方和后面驶来的出租马车和轿子。在繁忙的时间段,抢“墙”事件时有发生。1664年,据塞缪尔·佩皮斯记载,“两个人……为了争抢新交易所旁边靠墙的位置,互相推挤,竟致相互残杀,捅死对方”。正如法国哲学家塞缪尔·德索尔比埃 (Samuel de Sorbière) 所说,由于街道曲折,需要“住上一年才能对这座城市有一个非常准确的概念”。虽然在富裕街区也可以看到砖结构建筑,但城市里主要还是以中世纪木制房屋为主。

伦敦古老的城墙内曾是古罗马时期一个普通的居住地,但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的日益繁荣,这座都城早已从旧的边界向外扩张,形成了一个由三部分组成的大都市。历史上的伦敦市作为商业中心,位于城墙内,有六个城门,由市长大人、市议员和实力雄厚的同业公会共同掌控。在这里,许多曾经属于贵族的“豪宅”变成了出租房屋。富裕的居民住在市中心。斯特兰德大街如一条脐带连接着威斯敏斯特城区与城市的西南部。城区包括白厅和威斯敏斯特宫殿,是国家政治和王权的官方所在地。到后,城郊地带在城墙外不断扩张,用作城市的缓冲,并蔓延至周边的田野和农田:向北、向东、向南,特别是向西。不断拓展的郊区,以及泰晤士河和威斯敏斯特边上的雄伟大厦,让人们得以一瞥伦敦建筑的未来。在布卢姆斯伯里区,南安普敦伯爵(Earl of South?ampton) 正在建造伊夫林所说的“宏伟广场”——事实上,这是伦敦座风格独特的花园广场;在林肯律师学院广场,殖民地商人兼丹吉尔委员会的司库托马斯·波维先生(Thom?as Povey) 有一所“雅致的房子”。屋里陈列着仿斑岩花纹的花瓶,马厩里铺着德尔夫特瓷片,房子有喷泉,还有“漂亮的酒窖和一排排的葡萄酒”;在皮卡迪利大街,为克拉伦登伯爵(Earl of Clarendon)、约翰·伯克利爵士(Sir John Berke?ley) 和约翰·德纳姆爵士 (Sir John Denham) 建造豪华新居的工作正在顺利进行。9房子都朝南,面对开阔的银色的泰晤士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