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马消费满RM80免邮费

纸女孩

【预购】纸女孩

售价
RM36.00
优惠价
RM36.00
售价
RM45.00
已售罄,请联系客服【轩轩】~
Unit price
per 
节省20%
运费将在结账时计算,详情请查阅【商品配送与邮费细节

作者:[法] 纪尧姆·米索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05月

ISBN:9787540488598

*此为预购书籍,到货时间为6-8个星期(约2个月)。
*若现货书籍与此书籍一同下单,则会等书籍到齐后才安排配送。
*下单前请查阅【注意事项】的栏目以及自行斟酌,若能够接受再进行购买。

书摘 · 插画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一场似梦似幻的重生与救赎之旅,一段争分夺秒的爱情故事。创造超越法国其他作家的米索奇迹、以虚构写作抵抗这个不浪漫的时代,纪尧姆·米索的登峰之作,Goodreads超高分小说!

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内容简介

汤姆凭小说处女作《天使之伴》一夜间风靡全美,书中构建的世界令无数读者沉溺。双日出版社以巨额预付签下《天使之伴》的后两部续作。汤姆也辞去教职成为专职作家。

汤姆与钢琴家奥萝拉陷入热恋。奥萝拉信奉及时行乐、标榜“永恒的单身主义”,有着令人捉摸不透却又无法自拔的魅力。她与汤姆的恋情持续了数月就宣告终结,汤姆就此一蹶不振,无论经纪人与出版社如何催逼,始终无法继续写作。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个全身赤裸的年轻女孩突然出现在汤姆的海滩别墅里,她声称自己是从汤姆被印坏的小说里掉出来的,是他笔下的人物“比莉”……汤姆拒绝接受这一荒谬的谎言,但女孩的行事风格与“比莉”如出一辙,对书中从未着墨、他只私下记录在人物档案里的细节也了如指掌。这个“纸女孩”究竟是谁?她将如何改写汤姆书里书外的人生?

作者简介

纪尧姆·米索,法国现象级小说家,作品被译为40种语言,长年占据法国畅销书榜。代表作包括《会消失的人》《纸女孩》《如果没有遇见你》等。他的小说充满了悬疑的气息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米索10岁起开始热爱文学,并笃信自己有一天能成为小说家。19岁时,米索到纽约生活,靠卖冰激凌赚旅费。那段波希米亚式的生活深刻地影响了他,他带着无数个小说的创意回到了法国。

 

在拿到经济学的学位后,米索决定成为一名教师。24岁那年,米索遭遇交通事故,所幸并未受伤。但这次意外让他开始思考濒死体验。他构思了一个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男人的故事,也就是他的第一本小说《后来》,大获成功的处女作也让他真正开始了作家的生涯,并创造出畅销法国十余年的“米索风格”。

试读

玻璃破碎的声音把我从噩梦中惊醒。我打了一个激灵,睁开双眼。房间沉浸在一片黑暗中,雨滴敲打着玻璃窗。

 

我费劲地支起身子,喉咙很干。我发着烧,浑身被汗水浸湿。我感到呼吸困难,但我还活着。

 

我瞟了一眼闹钟:3:16。

 

一楼有动静,我清晰地听见百叶门甩在墙上砰砰作响。

 

我试着打开床头灯,但是和往常一样,暴风雨一来马利布就断电了。

 

我费尽力气起了床,感到恶心,脑袋很沉。我的心脏敲打着胸腔,好像刚刚跑完马拉松。

 

我觉得头晕目眩,扶着墙才能不跌倒。安眠药可能没有杀了我,但是把我打发到了迷失域里,让我无法脱身。我尤其担心我的眼睛出了问题:就好像被划伤了,感觉火烧火燎的,几乎睁不开眼来。

 

外面的暴风雨愈演愈烈。房子在闪电的光芒中仿佛风暴中的一座灯塔。

 

我走到了台阶尽头,发现了损失:风从大开的玻璃窗涌进来,掀翻了一只水晶花瓶,花瓶摔碎在了地上,激流般的雨水开始淹没我的客厅。

 

他妈的!

 

我匆忙关上窗,在厨房里摸索着找火柴。回到起居室里,我突然感到有人在呼吸。

 

我转过身来……

 

 

是一个女人的轮廓,苗条纤弱,从屋外夜色的蓝光背景中凸现出来,仿佛剪纸一般。

 

我吓了一跳,然后睁大了眼睛:只要稍微看一眼,就可以发现这个年轻女人赤身裸体,一只手放在私处,另一只手遮着胸部。

 

这下子齐了!

 

“你是谁?”我走近她,从头到脚仔细打量她。

 

“咳,你真不要脸!”她一边叫着,一边抓起放在沙发上的苏格兰花格子毛毯围住腰部。

 

“什么叫‘你真不要脸’?还有没有天理啊!我提醒你,你现在是在我家!”

 

“也许吧,但是你不能因为这个就……”

 

“你是谁?”我重新问道。

 

“我以为你会认出我来的。”

 

我看不真切,但是无论如何她的声音对我来说很陌生,我可没心思玩猜谜游戏。我擦亮一根火柴,点燃了一盏从帕萨迪纳跳蚤市场淘来的古董应急灯。

 

一豆柔和的灯光为房间带来暖色,让我看清了入侵者的外形。这是一个二十五岁左右的年轻女人,目光清澈,眼神里有些害怕有些倔强,蜂蜜色的头发上雨珠潺潺滴落。

 

“我不明白我为什么能认出你来:我们从来没有见过。”

 

她发出一声嘲讽的轻笑,但我不愿意入她的圈套。

 

“好吧,够了,小姐!你在这里做什么?”

 

“是我,比莉!”她好像在说一件显而易见的事实,同时把毛毯一直拉到肩膀上。

 

我注意到她在发抖,她的嘴唇也不停打战。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她浑身湿透了,客厅又极冷。

 

“我不认识什么比莉。”我走向一个用来放杂物的胡桃木柜子。

 

我拉开移动门,在一个运动包里翻找了一会儿,拿出一条夏威夷风的沙滩毛巾。

 

“拿着!”我叫道,站在起居室的一角把毛巾扔给她。

 

她接住毛巾,擦了擦头发和脸,用目光挑战着我。

 

“比莉·多内利。”她补充道,观察我的反应。

 

我呆呆地站了几秒钟,其实没有完全明白她话里的意思。比莉·多内利是我小说中的一个二号人物,相当可爱,就是有点糊涂,在波士顿一家公立医院当护士。我知道很多女读者在这个在情场上屡战屡败的“邻家女孩”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我惊得说不出话来,朝她走近几步,提起灯盏照亮她。她的确有比莉的瘦长身形,性感、活力充沛,她那光彩照人的脸蛋稍带棱角,上面还洒落着不太引人注意的雀斑。

 

可这个女孩到底是谁?患妄想症的粉丝?自认为是我书里角色的读者?迫切想引起作家注意的仰慕者?

 

“你不相信我,是吧?”她坐到厨房吧台后的高脚凳上,从水果篮里抄起一只苹果,大口咬了下去。

 

我把灯盏放在木吧台上。虽然头疼得好像有把锯子在脑袋里扯来扯去,我还是决定保持冷静。洛杉矶名流的家中出现不速之客是家常便饭:我知道斯蒂芬?金有一天早上在自己家的浴室里看到一个持刀男子,还有,初出茅庐的编剧潜入过斯皮尔伯格家里,只是为了让他读读自己写的剧本,麦当娜有个发疯的粉丝威胁说如果她不嫁给他就割断她的喉咙……

 

长久以来,我都幸免于这种骚扰。我逃避电视屏幕,拒绝大部分采访邀约,虽然米洛一直催促,我仍然避免上电视推销我的书。我很骄傲,我的读者喜欢我的故事和我笔下的人物,更甚于喜欢我这个普通人。但和奥萝拉在一起时我却不得不面对媒体的疯狂追逐,即使我很不乐意,大家还是把我划入了那类“风头人物”的作家行列。

 

“嘿!喂!你还在吗?”“比莉”挥舞手臂,试图引起我的注意,“你真是不紧不慢,眼睛瞪得像燕子睾丸那样大!”

 

同样的“形象化”说法……

 

“好,到此为止吧,够了,你披件什么东西,乖乖回家吧。”

 

“我想我回不去了……”

 

“为什么?”

 

“因为我的家就是你的书。我发现你虽然是个大才子,可理解能力很有限啊。”

 

我叹了口气,仍然没有向愤怒让步。我努力地和她讲道理:“小姐,比莉·多内利是一个虚构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