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 彼得·沃德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12月
ISBN:9787542871268
*此为预购书籍,到货时间为6-8个星期(约2个月)。
*若现货书籍与此书籍一同下单,则会等书籍到齐后才安排配送。
*下单前请查阅【注意事项】的栏目以及自行斟酌,若能够接受再进行购买。
内容简介
生命给地球带来了勃勃生机。如何看待地球与生命之间的关系?世界环境科学宗师詹姆斯•洛夫洛克曾以希腊神话中哺育生命的大地之母盖亚之名,提出盖亚假说,认为生命会维持地球的宜居环境,使其适合生命持续的生存与发展。这个“好母亲”的形象获得了许多人的欢迎和接受,并在地球科学和大众文化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然而,本书作者、著名古生物学家彼得•沃德却提出了一个与盖亚假说截然相反的假说——美狄亚假说。在沃德眼中,生命就像希腊神话中杀害自己孩子的“恶母”美狄亚一样,既创造生命,又带来毁灭,加速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生命的死亡。如果任其发展,终有一天,地球上的生命会使适合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过早地终结。
在这本惊世之作中,沃德向读者证明,除了一次地球遭受撞击导致的物种大灭绝之外,所有物种大灭绝都是生命本身造成的。沃德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审视我们这颗星球的历史,展示了一个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直线下滑的地球,而这种下滑正是由生命本身所带来的。沃德警告说,留给人类的时间不多了,人类必须以新方式思考,才有希望自我解救。
美狄亚假说不仅适用于我们的星球,还可推及宇宙中所有可能存在的生命。这一颠覆性的观点势必引发激烈的讨论,并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世界观。
书摘 · 插画
彼得•沃德(Peter Ward),美国古生物学家,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斯普里格地质生物学研究所教授,1984年当选为加州科学院院士。沃德专注于研究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等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他既是古生物学家,也是天体生物学家,跨领域的工作使他经常在书中提出独到见解。沃德为公众撰写了大量科普作品。1992年出版的《玛士撒拉的足迹》曾作为当年受欢迎的科普读物获得美国古生物学会颁发的“金三叶虫奖”。
前言
让我们从一个思想实验开始吧。想象一下那片覆盖着巴西亚马孙河流域生机盎然的广袤雨林。河面宽阔,褐色河水缓慢流淌又势不可挡,向东而去,卷挟着数不清的泥沙,间或还有碎石。它们或是远自西边正被快速侵蚀的安第斯山脉山脚,或是来自上游河段及河滩本身。和这些未来的沉积岩混在一起的是海量的腐败植物体,大到一整棵树,小到尘粒般的泥炭。这些产物供养了大批食草动物,食草动物又被食肉动物猎捕,食腐动物则耐心等待它们都变成自己的盘中餐。近水岸边生长着一望无际的丛林,其间树木遮天蔽日。有些树叶拨开层层叠叠的树荫,探到最高处,形成浩瀚树原,犹如一片随煦风舞动的绿色海洋。在赤道的艳阳下,森林表面同底部的暮光世界截然不同,有着跃动的光辉。昆虫、飞鸟和蝙蝠从树冠上或树林间轻快掠过,还有空中成群出现的浮游生物,无论晨昏,铺天盖地,噪鸣喧阗。这一片被雨林覆盖的亚马孙河流域是细胞增殖和腐败的沃土,是迅猛生长又急速消亡的地方,是各种生物用狂烈节奏栖息着的生境,这些生物的生物量不可知,物种多样性程度不可知,形体构型异质性的形态空间我们对其亦知之甚少。
亚马孙河流域这样的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宝库,在地球上并非独一无二。我们只要从亚马孙河的入海口继续往东,沿赤道穿过南大西洋直到再次看见大陆,就到了非洲的雨林,这里也有丰富的生物种类、庞大的生物数量。同在南美洲一样,这片丛林横跨了非洲大陆。我们继续向东,再度临水——这回是印度洋,又一次抵达大陆时,我们将置身南亚的雨林。
不同地区的雨林所含的物种各不相同,但这些生境中生命的丰富繁荣程度如出一辙。炎热的雨林是地球上生命最密集且最多样的宝库(“密集”和“多样”是两码事),光是簇集于树上的物种——也许光是生活在树上的甲虫类物种——可能就比栖息在地球其他生境(包括珊瑚礁和海洋表面)中的所有物种加起来还要多。我们现在说的仅仅是数量多达3000 万的甲虫!但还不只如此呢!假如我们要计量来自这些 森林的生命物质(从匿于地下的土壤微生物到浮于空中最细小的蜘蛛) 的总量,这些生命物质的量很可能占据了地球总生物量的很大一部分(但这是不可能被彻底摸清的),甚至可能超过剩余其他生物的生物量总和(同样,包括了珊瑚礁、海洋表面的浮游生物、温带的北方森林和麦田,以及地层深处的微生物生物圈)。
现在再回到我们的实验。撸起袖子,来点神操作——我们把地球温度仅仅降低几度,就改变了这些森林的气候。这个动作很简单,生命却很快有了反应(事实上是死亡),因为这一降温触发了正反馈机制,导致了进一步的降温,即气候变得越冷,地球越倾向于降温。随着地球变冷,两极开始被越来越多的雪覆盖,有更多光被反射回太空,导致温度越变越低,冰越结越多。热带的森林里当然没有冰,以后也不会有,但温度变化会减少降雨量,更重要的是,降雨变得不规律:季风地区伴随季风而来的降雨不复存在,而以往常年降雨的地区将出现第一个旱季和雨季的更替。那些需要全年雨水滋养的植物开始死亡,而那些在这类特定树种上营专性生活的动物,也随之死亡。
在北方和南方,海洋冰盖和大陆冰川这对冰之双子从沉睡中苏醒, 就像伸着懒腰的巨人,向彼此探出手指,直到融为一片白色冰原,陆上冰层厚度超过一英里。它们一旦缔结同盟,就会迅速向南或向北移动——这取决于它们是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出发。无论是在哪个半球,它们都朝着赤道,往更温暖的地区破浪而去,温和的液态水化身为贪婪的固态水,一路鲸吸海水壮大自己。强烈而酷寒的绝热风预示了它们将铺陈席卷整个大陆,这些风把大量的灰尘吹到曾经肥沃的土地上,甚至冰川和风所及范围之外的土地也受到影响。在这个全新的、犹如白夹黑奥利奥饼干(纯白外层和一个枯萎、干燥、暗黑的植物岩石夹心)般的世界中,地球上没有一个地方能免受局部气候变化的影响,因为没有一个地方能保持与前冰期世界完全相同的气候类型, 甚至对大多数地方而言,哪怕只是保持同前冰期世界类似的气候都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