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马消费满RM80免邮费

习惯逃避:你在害怕什么

【预购】习惯逃避:你在害怕什么

售价
RM38.40
优惠价
RM38.40
售价
RM48.00
已售罄,请联系客服【轩轩】~
Unit price
per 
节省20%
运费将在结账时计算,详情请查阅【商品配送与邮费细节

作者:李国翠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0月

ISBN:9787545558418

*此为预购书籍,需等6-8个星期。

若与现货书籍一同下单,将等货到后才一同发货。

编辑推荐

一、写给随时随地开启逃避模式的你!

因为害怕别人的批评、否定或排斥而刻意逃避人际接触较多的职业或者活动;

不愿与任何陌生人打交道,除非确定自己能被对方喜欢;

因为害羞或怕被嘲弄而在亲密关系中表现拘谨;

总是假装没有看到微信或者来电,然后把事情放到以后再说。

 

当逃避成为一种习惯,它就成了阻止你成长的*障碍。因为你会在该抓住机会的时候,选择放弃;该勇敢站出来的时候,选择退缩;该解决问题的时候,选择做鸵鸟。于是,你一生都在庸常中度过。

 

二、害怕失败的人,从一开始就输了!

对于“避免失败”的人来说,因为他们致力于活得安全,所以总是盯着生活中那些可能会让自己遭受危险的东西或负面的东西,他们的精力主要用于保护自己。可想而知,他们过的是一种充满防御感的生活,他们的能量似乎都是向内收取的状态。

 

而对于“追求成功”的人来说,他们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不在乎失败或付出。那些他们想要的东西会让他们兴奋,让他们保持锐意进取的激情,他们的能量都是向外扩张的状态。

 

资深心理咨询师李国翠,深刻剖析回避型人格障碍的成因,让你重塑乐观、健康的信念,活出不畏惧、不逃避的人生。

 

三、作者金句:

1、当你害怕与人发生冲突时,冲突非但不会消失,反而会更多;你越逃避冲突,冲突来得越快。

 

2、人生是一场修行,越害怕失败的人,越容易活在挫败中,只有放下对失败的恐惧,破除潜意识里的限制性信念,才有机会获得成功。

 

3、厘清自己,你就厘清了一切。所有的逃避都是对自我的逃避,所有的不清楚都是对自我认识的不清楚。

 

4、习惯控诉外界环境、总是认为自己“怀才不遇”的人,内心都有一个懦弱矮小、缺乏力量的自我。他们没有能力面对现实,只能通过自我安慰来掩饰自己失败的事实。

 

5、很多时候你的丧失行动力,恰恰是另外一种可怕的行动力的展现。所谓颓废、抑郁,其本质不过是指一种变相的自我攻击。

 

6、你之所以感到自卑,是因为你不了解这个世界,更不了解你自己,还在忙着处理幻想世界和幻想中的自己的关系。

 

7、谁天生是害羞、忸怩的呢?不过是遭遇过无数次否定,不得已选择通过退缩进行自我保护罢了。

 

8、我们学会了用强大的内心去征服和控制世界,却丧失了与世界和平共处的能力。唯有敢于展现脆弱,我们才能找回真实的自己。

 

 

内容简介

你是不是这样的人:

每份工作都觉得不满,寄希望于“跳槽改变人生”,于是不停地换工作,可麻烦始终如影随形;

 

总有人把你的善良当成懦弱,把你的慈悲当成迟钝,你却只是默默忍受,还安慰自己宽容可贵;

 

遇到挫折,总以为换个环境,就能让一切变得顺利起来,可挫折总在下一个路口悄悄等着自己……

 

习惯逃避的你,必须明白一个道理:麻烦不会因为你暂时逃避而凭空消失,只有学会刻意面对,你才能打开彻底明亮的人生。

 

本书从“逃避心理”的角度入手,找出我们在生活中习惯逃避的原因,让受困于逃避心理的人们,重拾自信,找到直面人生的勇气。

书摘 · 插画

作者简介

李国翠,笔名daphne,资深心理咨询师,知乎大V。

 

7年学院心理学学习经历,5年心理咨询从业经历,咨询时长超6500小时,主修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析和家庭治疗。

 

“壹心理”平台深受读者认可与赞赏的专栏作者,为《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周刊》《婚姻与家庭》等多家媒体供稿。

 

已出版《高情商心理学》。

/如何应对人际关系中的中伤/

众所周知,人际关系从来都不是一个单纯的场域,因为人们会将自己的思想、情绪投射到别人身上。在人际关系的舞台上,背着不同剧本的人纷纷上台,共同演绎着精彩纷呈的生活戏剧。于是,我们看到了一幕幕充满恩怨情仇、喜怒哀乐的剧情。

 

在人际关系中,哪种人最容易受伤和遭受践踏呢?

 

毋庸置疑,是那些对人性、对自己一无所知的人。这种人在人际关系的投射混战中总是处于劣势,莫名其妙地就“躺枪”,他们往往来不及搞清楚情况,就被动地卷入了人际纷争的旋涡。

 

比如刚入职场的青年男女,相对来说还带有一种稚嫩的学生气,缺乏对人际关系的深度思考,对自己的认识也不足,基本上别人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很容易被“洗脑”。当然,随着阅历的增长,他们会逐渐成熟起来,最终建立起稳定的自我认同感。你会发现,生活中很多人在有过被人诽谤、中伤的经历之后,往往能收获很多感悟,从而加速自己成长的步伐。

 

社会化是所有人都要经历的一个阶段,但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那些无法完成自我认同的人,始终会被人际关系所困扰。

 

有的人总是过于看重外界对自己的评价,所以当别人向他们发来一些具有摧毁自我认同感的投射时,他们为了避免受到攻击,总会习惯性地逃避,其实他们是因为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的脆弱。

 

人际关系中产生的每一次纠纷,其实都是一面可以映射自我的镜子。因为我们内心充满恐惧,所以才害怕被别人议论;因为害怕别人对我们有不好的评价,所以当别人议论我们的时候,才会表现得特别愤怒;因为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所以当别人议论我们的时候,才会感觉很受伤;因为不能确定自己到底是对是错、是好是坏,所以我们才会为了堵住别人的嘴而拼尽全力。

 

判断一个人的内心是否真正强大,只需看他面对别人对自己的中伤时所做出的反应。

 

大学时期,我们班的班花绝对是让我最佩服的一个人。与她同宿舍的女生整整嫉妒了她四年,那个女生不仅常常对她恶语相加,还到处散播关于她的流言蜚语,但是班花始终像没听见一样,没有被激起一丝愤怒之情。因此,尽管两个人住在同一个宿舍,对方一直在挑事,但是双方从来没有爆发过冲突。

 

这让我想到明星王菲。王菲在面对来自外界的中伤时,总会摆出一副无所畏的架势:不管你怎么攻击我、诋毁我,我都压根儿不关心,因为我根本不在乎。

 

这才是内心真正强大的人。

 

你无法选择别人的投射,唯一能选择的是面对别人的不良投射时自己的反应。

 

有的人表面看上去很强大,其实那只是他们为了获取外界关注和认可的一种伪装而已。比如他们受得了吹捧,却受不了打压;他们受得了夸奖,却受不了贬低。本质上,如果一个人是真强大的话,他就不会在意外界的评价,更倾向于生活在自己的价值评判体系里。

 

那些通过伪装自己或者靠吸引眼球的行为来博取外界关注的人,其实他们很害怕面对别人的投射。一方面,他们对群体规则了解太少、社会经验不足;另一方面,他们在自我认同方面缺乏修炼。

 

我们为什么会缺乏自我认同,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呢?

 

通常情况下,我们在小时候如果很在乎父母对自己的评价,总是靠这些评价来建立自己的自尊,那么长大后就很容易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并且格外敏感。

 

久而久之,我们做很多事情的动机就只是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一旦得不到对方的认可,就会感到失落、委屈。

 

更严重的问题是,我们对自己没有确定感,时常会想:我这么做到底是对还是错,是好还是不好?

 

就连这种确定感,我们也只能从外界获得。

 

很多人很难面对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但会在意识层面看别人不顺眼,于是议论、评判别人,这便是人际关系中冲突的开始。

 

老实人因为害怕冲突,不向外投射,却接受了大量外界的投射,所以他们活得很压抑。善于伪装的人相对比较可怕,因为一个人表面上做出攻击行为你能够看到,并予以回应。但若对方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你常常就会无暇顾及。

 

还有很多人因为总是钻研有关人际关系的学问,特别擅长挑拨离间,他们会基于自身利益的角度试图操控别人。

 

那么,作为一个自我认同感较低的人,该如何应对人际关系中的中伤呢?

 

(1)不带敌意的坚决

大胆地、堂堂正正地摆明自己的态度、立场。要知道,不论是你受别人的情绪影响而产生负面情绪,还是你被别人激起负面情绪,都说明你的自我认同感本来就很低,所以,最重要的是增强你的自我认同感。

 

不带敌意的坚决,就是要做到不轻易接纳别人的投射,也不会被别人的投射触怒。

 

(2)清晰的个人边界

别人怎么对你,都是被你允许的。当别人试图突破你的个人边界时,你要有识别和保卫自己边界的能力。对于那些侵害自己权益的人,你要勇于说“不”。

 

(3)不可轻视任何人

人们常常会轻视那些看上去很弱小的人,但其实谁都不好惹,因为人人都有相似的欲望,那些不能通过正常途径表达的欲望和攻击性,一定会通过伪装的方式表达出来。因此你会发现,生活中那些擅长制造人际纠纷,习惯背后中伤别人的人,往往看起来都是一些处于弱势的人。

 

最后,希望你也能修炼到这样的境界:“不管别人怎么攻击我、诋毁我,我都压根儿不关心,因为我根本不在乎。”

 

 

/欺软怕硬背后的心理学/

欺软怕硬的人相信大家都遇到过,这种人有两副嘴脸,见到比他强的特别乖,主动巴结讨好对方;见到比他弱的,就摆出一副强者的模样,还经常试图欺负、玩弄对方。

 

这种人有个特点,经常试探对方的边界,看对方是否能接受他们的欺负,或者经常试图给对方强行扣上一个“弱者”的帽子。有时候你会觉得,他们甚至是在拿生命证明你是个弱者,如果你不是,他们仿佛就没法活了一样。

 

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的人性中往往同时存在着欺软怕硬和打抱不平两种倾向。欺软怕硬其实是某种社会价值观内化到人心的体现。一个欺软怕硬的人的内心,往往被社会暴力规则占据,缺乏爱与温暖。或者说,一个欺软怕硬的人的内心,充斥着大量的屈辱感,正是为了缓解这部分负面能量,实现自己内心的平衡,他才选择欺负别人。

 

事实上,只有弱者才会欺负别人,因为只有通过欺负别人,他们才能体验到一种“我是强者”的感觉。欺软怕硬,其实是一种低自尊的表现。假如一个人无法维护自己的自尊,无法维护自己内心的爱和善意,无法通过正常手段获得自己想要的利益,他就可能会试图借由欺软怕硬的行为来满足自己。其具体表现为:通过攀附强者,并充当其“打手”,以出卖人格的方式求得利益。

 

这就像古代的奴才。古代的奴才其实就是人格不独立的人,他们依赖主子,以讨好主子、替主子卖命为生存手段,以主子对自己的赏赐为荣。在古代,一个合格的奴才是没有尊严意识的。合格的奴才不仅会揣摩主子的心思,还善于“站队”,他们会观察哪个主子更有权势,以便为自己谋个好前程。

 

从心理学上来讲,欺软怕硬的人正是因为无法获得健康自爱的力量,才会变得猥琐、扭曲。他们在强者面前过于压抑自己,一味地屈服于强者,甚至谄媚、讨好强者,允许强者侵犯自己的边界,以一种伤害自己自尊心的方式与强者互动。在这种互动模式里,他们是不折不扣的弱者。

 

然而,这种扮演弱者的体验并不好,因此他们更急于找到一些比他们弱的个体,把自己内心的负面能量转移出去。他们要找的这种个体,一定是在他们评估之后觉得比自己弱的、缺乏反抗意识的人。在与这些个体的互动过程中,他们试图完成在与强者互动时的角色调换,即由他们来扮演强者,被选中的个体扮演弱者。欺负弱者的行为是将他们在强者那里被践踏的、被矮化的自尊心借以恢复正常的尝试。一旦这种尝试成功了,他们的内心就会获得征服的快感,并认为自己很强大。

 

欺软怕硬的人都具有一种依附型人格。无论在什么组织中,他们都会很快通过察言观色,把人分为比他强的和比他弱的两种,哪些是需要巴结、讨好的,哪些是可以欺负、侵犯的,他们心知肚明。欺软怕硬的人习惯了依赖强者获取利益,所以最适合他们的生存方式就是拉帮结派。

 

在我的咨询室里,常常有这样一些来访者:他们在生活中总是受人欺负,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渠道和方式化解自己因受欺负形成的负面能量,所以陷入各种自我攻击的折磨中。他们关于自我的评价都极度消极。

 

我发现,这些来访者在小时候都有被自己的父母无意识地“欺负”的经历。他们的父母在社会中与人相处时,都有讨好别人的倾向,但在家里却表现得十分霸道,常常把负面情绪发泄在家人身上。

 

这种不良的家庭互动模式,一方面让孩子变得自尊感极低、价值感极低、缺乏自爱能力;另一方面又让孩子习得了父母的这种与人互动的模式,使得他们长大后在与外界互动时无法建立清晰的个人边界意识,或者缺乏建立边界意识的自觉,无意中沦为被欺负的对象,从而形成很多心理困扰。

 

不管是欺软怕硬的人,还是被欺负的人,其实都是内心容易感到恐惧的人。这种恐惧感来源于对自我价值的评价过低。他们总是很难相信自己,所以容易放弃自己。他们过度关注外界,以求适应外界。为了安全、为了生存,他们把恐惧的“皮球”抛来抛去,其中一些人“成功”了,找到了“接盘侠”,于是变成欺软怕硬的那种人;有些人没有选择将自己恐惧的“皮球”抛出去,反而接过了别人抛过来的“皮球”,使自己深受其害。

 

实际上,对付人际关系中的欺负行为,最重要的是你不要去接别人扔过来的“皮球”,要做到不卑不亢。当别人向你传递出你是弱者的信息时,不要自我怀疑、自我矮化,即所谓“不卑”;当别人向你传递出你是强者的信息时,也不要趁机侵犯别人的界限,不要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即所谓“不亢”。

 

只有拥有不卑不亢的意识,你才能在人际关系中达到基本的成熟状态。

 

对付内心的恐惧感,自爱是良药。

 

我们常说一个人要有自尊心,但其实自爱要放在自尊之前,因为一个不懂得自爱的人,也最容易缺乏自尊。

 

自爱是一种无条件的自我爱护。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要肯定自己是值得被爱的、有价值的,这种价值不会因为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它应该是个体内部一种自觉的力量和行为。一个不懂得自爱的人不会明白爱的意义,也就不会爱他人。

 

另外,我们都需要培养对自我负责的意识。责任感是一种能力,会让一个人最大化地整合自我的力量。一个欺软怕硬的人一定不够自爱,同时又不具备对自我负责的意识。因为他的自我缺乏对抗恐惧的力量,所以只能采取一种变态的、扭曲的方式,从别人身上偷得一些力量。不过,这种力量往往经不起考验,因此要对付一个欺软怕硬的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绝不服软,表现得比他更加强硬。当你表现得比他还强硬时,他立刻就会疲软下来,因为他的力量本来就是“假力量”,他的强大的自我不过是种假象,在假象背后藏着的是他弱小而卑微的、充满恐惧的真实自我。

 

如果你在生活中面临被欺负的困扰,就要自省,想想在你的自我认知里是否有看轻自己、看低自己的倾向。很多时候,正是这种倾向导致了内心恐惧的产生——它才是你真正的敌人。欺软怕硬的人经常试图侵犯你的边界,不过是在试探你的底线。一旦发现有机可乘,他们就会长驱直入,没完没了地对你实施欺负行为。

 

做一个有底线、有原则的人,你就不会被内心的恐惧挟持。那些欺软怕硬的人在试探你的底线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你内心强大、不容侵犯,就会乖乖撤退。

 

 

/习惯性否定别人,不过是缺乏自我/

有时我会通过观察一个人对待别人的态度来判断他未来的成就。

 

我发现生活中总有这么一种人,他们似乎很善于发现别人的缺点,很少夸赞别人,从他们嘴里说出来的永远都是对别人的否定。

 

我曾一度被这种人蒙蔽,觉得他们很有洞察力。

 

直到后来,我发现不懂得夸赞别人其实是一种病。这种人看上去很强大,实际上内心卑微至极,很多时候他们正是通过不停地否定别人掩饰自己的卑微、弱小。他们为了掩盖相形之下自己的缺点,不惜扭曲事实、欺骗自我,反复地告诉自己:优秀的人也有很多缺点,并以此给自己打气,甚至获得一种自己比别人优秀的虚假的优越感。

 

在我看来,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之所以不能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精力过多地用于虚假优越感的获取上。他们不愿意面对某些真相,就会采用逃避、歪曲、否认以及幻想等方式进行自我欺骗。

 

当事人往往很难觉察出这种自我欺骗,于是固执地生活在一种虚假的优越感之中。久而久之,这种自我欺骗就成为其习惯性的行为。

 

一个人最大的悲哀或许不是被别人欺骗,也不是欺骗别人,而是自我欺骗。

 

总是通过否定别人来获取优越感的人,早年一定有着大量“攀比”的经验。或许他们曾经屡屡被拿来与别人比较,却很少得到外界的认可,这种经验让他们变得自卑懦弱。他们从这种负面的经验中习得了一种变态的行为模式:既然每次我都比不过别人,那干脆率先找出别人的缺点,暴露别人的短处,让别人的长处显得不那么耀眼,这样就不至于让自己太难堪。

 

习惯性否定、鄙视别人,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的策略。有的人通过使用这种策略,能够形成一种“我很强大”的错觉,因为他们内心对自己有着太多的否定,急需通过否定别人来获取积极的自我信念。相反,懂得肯定别人的人,一定在以往的经历中得到过外界的很多肯定,因此他们对自己没有怀疑,也就不需要浪费精力去维护虚假的自尊。

 

习惯性否定别人的人,时刻处于“与人比较”的关系模式里。他们总是盯着别人,然后在内心不断地拿自己与别人进行比较,这种关注别人的倾向,让他们没有时间去审视自我、觉察自我的真正需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的一生都在为别人而活。

 

如果你也是一个习惯性否定别人的人,那么你必须意识到,你时刻关注别人并不是因为别人需要你,而是因为你需要别人,只是在理性上你意识不到自己的目的。总是需要别人来帮助你确立自我,这说明你离不开别人这个参照物,对自己也并不了解。

 

而那些被你关注的人,一定有其过人之处值得你学习。你只盯着别人的缺点,却忘记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别人的缺点跟你没有什么关系,倒是你自己的缺点跟你的关系很紧密。遗憾的是,习惯性否定别人的你完全无视这个道理。

 

可能因为经历过太多的自我内耗,你已经没有充足的精力用来反思自己。你时刻处于一种“自保”的状态:防范自己被别人比下去。

 

你总是盯着别人的缺点,而不思考自己有哪些可以提升的空间。你只顾维持虚假的自我满足感,自然就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长和进步。

 

习惯性否定别人,是一种既愚蠢又痛苦的心理病。

 

之所以说它是一种愚蠢的病,是因为一个人到底是有多傻,才会整天盯着别人?他是有多么轻视自己啊!

 

之所以说它是一种痛苦的病,是因为一个人如此热衷于寻找别人的缺点、否定别人,是有多么想证明自己没有那么差?一个人因为不敢面对别人的长处,才会使劲盯着别人的短处。但是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如果不敢面对别人的长处,用别人的长处惩罚自己,那不是自找苦吃吗?

 

虽说逻辑简单,但是很多人却迷失其中。他们采取自欺欺人的策略,拼命地去寻找别人的短处,以此避免审视自我。然而,这种自我安慰的策略用多了,对于现实毫无益处,除了让你无法获得成长,还会染上一身戾气。“毒舌”的你,注定到哪里都不能讨人喜欢,甚至让人避之不及。

 

一个人如果总是通过否定别人来获取优越感,那么他在现实中就会止步不前,他的成就也就无从谈起。因为当他拼命地去为自己建构一个虚假的世界时,自然就没有多余的精力用于建设真实的自我世界了。

 

有些人为了完成虚妄的自我满足,简直走火入魔,不惜和人发生冲突,通过使用暴力、争斗的方式“自保”,就像提着炸弹的暴徒一样,冲到别人的生活里威胁别人。

 

还有些人会进行自我攻击,他们不是提着炸弹去炸别人,而是炸自己。他们没想过如何提升自己,而是陷入自虐的困境里,从而导致焦虑、社交恐惧,甚至抑郁。

 

究其原因,都是关注别人太多,而关注自己太少,或者说一直在用别人的坐标系审视自己。

 

一个人的内心到底有多卑微,才会在别人身上寻找生存的空间?才会为了维持一个虚假的自我感觉而不惜投入血本?

 

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人扬扬得意于对别人缺点的察觉。他们的心智水平相近,彼此互相鄙视,互相找碴儿,互相找存在感,并且乐此不疲。

 

心魔即障碍。心魔如果不除,人就很难获得幸福。一个人被心魔控制的程度,反映了他心智水平的高低、心理能量的强弱。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怪幸福离自己太遥远,而是因为我们自己心智低劣,所以才无法获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