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日] 村上春树
译者:施小炜
出品:读客文化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ISBN:9787559489357
*此为预购书籍,到货时间为6-8个星期(约2个月)。
*若现货书籍与此书籍一同下单,则会等书籍到齐后才安排配送。
*下单前请查阅【注意事项】的栏目以及自行斟酌,若能够接受再进行购买。
书摘插图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 时隔六年,村上春树全新长篇小说,万众瞩目!
◆ 脱胎于40年来从未单独出版的“幻影之作”,耗时3年心血著作!
◆ 71岁村上重写17岁不确定的爱恋!
◆ 著名译者施小炜倾情翻译,还原村上唯美世界!
◆ 文末附村上春树本人罕见后记,讲述成书渊源。
◆ 村上春树45年写作生涯突破自我之作!
◆ 当不确定性的高墙将世界一分为二,你会选择哪一边?
◆ 丢失影子的恋人×寡言的黄色潜水艇少年×身着奇装异服的图书馆长
◆ 村上春树,挑战魔幻现实主义新高峰。
◆ 日文版上市一周紧急加印。接连霸榜日本八大榜单!
◆ 韩文版网上书城读者评分9.5!荣登Best Sale 榜单榜首!
◆ 当世界逐渐变得充满不确定性时,人们自然而然地想要逃入一个小小的世界之中,正如这部作品中描述的一样,一座与外界隔绝、被高墙包围的奇妙小城。——村上春树
◆ 既然命运充满不确定性,不如现在就去做想做的事、见想见的人。
◆ 外国文学读彩条,大师经典任你挑。(读客外国文学彩条文库)
内容简介
十七岁时我第一次明白:
人生中重大的事情,大都发生在我们不曾预料的时刻。
比如,你的不告而别。
你留给我的只有谜一样的话语和那段戛然而止的爱恋。
你说,你只是一个影子,真实的你在一座小城之中;
城外是一道有生命的墙,它坚不可摧又变幻莫测。
我只知道,我一定要抵达那座高墙环围的小城。
我要再一次见到你。
哪怕城中等待我的尽是不确定。
作者简介
村上春树 Murakami Haruki
蜚声国际的日本作家、翻译家,马拉松跑者。
1949年出生于日本京都府,后毕业于早稻田大学。
1978年愚人节当天,村上如往常一样在现场观看职业棒球联赛。在看到棒球手戴夫·希尔顿打出二垒安打的那一刻,他突然萌生想法:“对啦,写篇小说试试。”之后,他一边与妻子经营咖啡馆,一边开始创作小说。
第二年,他凭借出道作《且听风吟》荣获群像新人文学奖,声震文坛。此后,他接连斩获世界奇幻文学奖、世界文学奖等知名奖项。
1980年,村上在《文学界》杂志发表了一篇中篇小说,该作罕见地并未单独出版,成为万千读者口中神秘的“幻影之作”。2020年,村上决心弥补四十年前“遗憾”,耗时近三年,重写了当年那篇对其本人具有特殊意义的作品,即这部《小城与不确定性的墙》。
译者简介
施小炜
知名学者、文学翻译家。毕业于复旦大学,早年留学于早稻田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代表译著有《1Q84》《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等。
试读
或许,我正遭到母亲的厌弃吧。
这种感觉是在我升入小学高年级时产生的。
虽说是厌弃,我却没有像灰姑娘受继母恶毒虐待般的经历,也从未受过任何冷遇。毋宁说,在我的记忆里,母亲的慈爱倒更多一些。
我家有三本相册,里面几乎全是我一个人的照片。有一些是在学校拍的,或者是朋友拍的,但至少有九成出自父母之手。
第二本相册的第三页上,贴的是一家人去函馆山时的照片。上面只有我和母亲,那么按下相机快门的自然就是父亲了。地点似乎是一个展望台。从背景中绚丽的红叶不难推测,拍摄的时间大抵是十月中旬。
照片中的我四五岁的样子,身穿带风帽的上衣,瑟瑟地站着。母亲则只拍了半身,双手做出环抱着我的样子。但不可思议的是,母亲的视线并非正对镜头,而是有些偏右。后来,当我追问母亲在看什么时,她竟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这个嘛,当时妈妈看见稍远的地方有一只蜂子在飞。我怕它飞过来,哪里还顾得上照相哟。”
怎么会有蜂子呢?父亲表示怀疑,可母亲仍坚持说有。我一点也不记得当时的情形了,大概是有吧。照片中母亲做出的庇护动作便是证据。她不安的神情分明在诉说,她不是在担心蜂子蜇到自己,而是担心幼小的我。在众多照片中,我对这一张最为中意,便是因为能够回忆起这段小插曲。但如今,这本相册已经不在了。
母亲对我的爱总是细致、自然而妥帖。只要在她身边,我就不需要担心任何事情。我还曾毫不怀疑地坚信,这种爱会永远持续下去。
究竟从何时起,一抹阴影悄悄爬上了这份本该永恒的爱,我已经说不清楚了。因为我的日常生活并未出现任何变化。
只是,若一定要搜寻遥远的记忆,倒勉强能搜出几幕景象来——在孩子的眼里,母亲的确有些异常。吃饭的时候,不经意间一抬头,经常会发现母亲正呆呆地望着我出神。有时,母亲会在梳妆台前枯坐半天,一动也不动。当然,即使在这样的时候,一旦发现我在注意她,她便会如往常一样对我微笑起来,眼里充满慈爱。
其实,这一切根本不算什么,但儿童的直觉让我开始意识到,母亲的态度中似乎蕴含着一种不祥之兆。并且随着我的成长,这种不安日益显著。
身为大学教授的父亲热心于研究,纵然在家,也多半躲在书房里忙于工作。因而于我来说,父亲似乎变得愈发难以接近。渐渐地,在我的眼里,他与其说是一个父亲,毋宁说更像一个管理者。我能感觉到父亲其实也溺爱着我,可这并没有使我忘却对母亲的不安。
到了五年级,模糊的感觉似乎变得稍稍具体而明朗了。母亲是不是在有意躲避着我呢?从前,我经常跑进厨房,一面看着母亲准备饭菜,一面诉说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母亲原本兴致盎然的脸上逐渐流露出心不在焉。不只如此,她甚至还嫌我妨碍她做饭,将我赶到一边。还有,星期天购物的时候,我一提出也要去,她便以“今天只是给你爸爸买东西,不好玩”之类的理由把我打发掉。这在以前绝不会有。
而最令我不安的,是母亲已不再看着我的脸说话,即便正对着我,眼睛也总是游移在我身体之外的某个地方。
为什么会这样?曾经那么慈爱的母亲为什么会忽然间离我远去?我无法想象。
我忽然想起了一件事,那是在五年级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就读的小学每个期末都要举行一种叫“亲子恳谈”的活动,班主任与学生及家长面谈。那次活动结束后,母亲和我与同班的小奈母女一起去喝咖啡。两位母亲闲谈了一会儿,不知怎的,小奈的母亲竟忽然说:“鞠子到底长得像谁呢?比起母亲来,还是更像父亲吧?”
“是不像阿姨呢,”一旁的小奈也打量着我和母亲的脸,说道,“眼睛不像,鼻子也一点不像。”
“或许吧。”我答道。
“不像我好啊,可千万别像你的丑妈妈。”母亲笑答道,可后来她竟莫名地噘起嘴,几次三番地打量起我,最后,竟突兀地冒出这么一句:“是啊,的确一点都不像……”
我正是在这一瞬间发现了母亲内心的秘密。当时,母亲眼睛的深处没有笑容,仿佛正看着一只恐怖生物般的视线落在我身上。
母亲变得不再慈爱,完全是因为我长得一点都不像她。这便是此时我得出的答案。为什么长得不像就不行呢?对此我从未思考过。或许,我漠视了“人都喜欢长相酷似自己的孩子”这一自然法则。
的确,从没有人说起过我们母女俩相像,但我也从未认真考虑过此事。去外婆家玩的时候,外婆常常看着我说:“啊呀,这孩子,真是越长越好看了。究竟像谁呢?静惠也能生出这么好的孩子,这可真是鸡窝里飞出金凤凰了。”
每当此时,母亲总会心地跟着笑。这是我幼儿时期的事情。
那天以后,我独自躲在房间里对着镜子端详的时候就多了起来,总想找出自己与母亲的相同之处。可我越是看,日子过得越久,容貌似乎就离母亲的越远。并且,我有了一个新发现——我也全然不像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