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宋义铭,卓小凡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19年06月
ISBN:9787559628251
*此为预购书籍,到货时间为6-8个星期(约2个月)。
*若现货书籍与此书籍一同下单,则会等书籍到齐后才安排配送。
*下单前请查阅【注意事项】的栏目以及自行斟酌,若能够接受再进行购买。
编辑推荐
【导演李安的精神动力:成年人的勇敢,是敢于脆弱】
著名导演李安说:脆弱是我的本性。与其说我的成功从脆弱开始,不如说我很勇敢地面对我的脆弱,我不在乎把它拿出来给大家看。
【你为什么需要这本书?】
如果你:
总是情绪起伏大、爱生气、爱发脾气;
总感到空虚,却又总是不合群,把孤独当独立;
总是患得患失,优柔寡断,无法作出正确的决定;
总感觉别人过得比自己好,又害怕变化;
总是很自卑,容易自我嫌弃,又假装强大;
总是活在煎熬之中!
那么,请仔细阅读这本书中的每一句话。
【在这个需要坚强的世界里,你为什么还要敢于脆弱?】
法国精神分析学家吉娜维芙·阿弗里伊尔认为:脆弱,这个看似需要精心掩饰的缺陷,其实是我们心灵中宝贵的财富。你的脆弱等于你的优势。
【法国精神分析前沿成果,八步化脆弱为优势,超越脆弱,重塑坚强人格】
肢解苦难——调动潜能——激发创造力——启动成长——感化他人——整合现实——化脆弱为优势——重塑坚强的自己。
【所谓成长,就是在脆弱中不断重生!】
脆弱是一座鲜为人知的宝库,为了创建自己的心理领地,我们需要不断经历脆弱,学会直面脆弱,磨练心智,浴火重生。
【人性的力量,只有在脆弱中才能被彻底点燃!胡慎之、苏芩推荐阅读】
一个一味否认脆弱、压抑脆弱、逃避脆弱的人,终究会失去生命的活力,成为一个生硬而没有创造力的人。只有洞悉脆弱的阴暗面和光明面,才能超越脆弱,完成自我实现。
内容简介
你曾因自己的敏感和脆弱而苦恼吗?脆弱等于软弱吗?我们该如何化脆弱为优势,重塑自己的坚强人格?
法国精神分析学家吉娜维芙·阿弗里伊尔认为,脆弱是一座鲜为人知的宝库,为了创建自己的心理领地,我们需要不断经历脆弱。你的脆弱等于你的优势。一个一味否认脆弱、压抑脆弱、逃避脆弱的人,*终失去生命的活力,成为一个生硬而没有创造力的人。
本书将带领我们了解脆弱的心理根源,剖析脆弱的阴暗面和光明面,提出“化脆弱为优势八步法”,教会我们如何超越脆弱,完成自我实现。使我们知道:脆弱,这个看似需要精心掩饰的缺陷,其实是我们*的财富。所谓成长,就是在脆弱中不断重生。人性的力量,只有在脆弱中才能被点燃。
书摘 · 插画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法] 吉娜维芙·阿弗里尔(Geneviève Abrial )
精神分析学家,法国精神分析研究学院创始人。
致力于精神分析理论的研究与创新,最大限度地发挥精神分析应有的能量,为大众心理健康事业服务。
著有《终于轮到我了:你的积极精神分析学》和《理解与陪伴我们的青年人》。
第一部分:了解自己的脆弱
这不一定是苦难,
这不是瓦尔密 ,也不是凡尔登,
但这是悬而未落的眼泪,
为逝去的昨日,为走近的明天。
那是活着的痛苦,
那是活着的痛苦,
尽管如此,还是要好好生活,
生活值得我们好好去过。
——芭芭拉
有时,我们会感到悲伤、沮丧,或是一种不知所起的莫名的的忧郁。这种感受或多或少会弥漫开来,时而转瞬即逝,时而久久不散;甚至偶尔,这些情绪的阴霾会完全笼罩我们,使我们滋生了一股离“家”出走的冲动。
我们是否应该承认,在这些不安的情绪背后,隐藏着我们脆弱的一面?我们应该如何面对?
承认自己的脆弱,会是一种坚强的表现吗?
【我是脆弱还是坚强】
芦苇或橡树
“人们常说杯子是脆弱的,因为它碰壁即碎。柔弱的芦苇随风倾倒,似乎直欲折断;一旁雄健的橡树则根基稳固,纹丝不动。然而,却是芦苇才能抵御风暴……
风将他的威力加剧,
越刮越猛,无法硬顶,
那头部高耸,与云天并肩为邻,
脚踩黄泉的橡树,被连根拔去。”
让·德·拉·封丹的寓言《橡树与芦苇》,刻画了轻视弱小、自恃强壮、心高气傲者的骄矜。而那些表面柔弱者,面对逆境却更从容,因为柔软的躯体使其更易扭曲变形、自我适应,遭遇障碍才得以保全。诚然,坚不可摧的参天大树高耸入云,它却不知已半步踏入黄泉,终会因不知变通的顽抗而死。
追本溯源,“脆弱(fragile)”一词,来自拉丁语词“fragilis”,原意是“易碎的”“易坏的”。名词“脆弱(fragilité)”的第二重含义来自拉丁语词“fragilitas”,意即“纤弱”。
易碎、易坏:如此一来,这个概念被赋予了时间层面的内涵,也就是说,脆弱意味着不能持久。另一方面,它还具有体量、形状的含义:脆弱意味着轻、纤、薄。
例证
◇ 对初生婴儿来说,在刚刚脱离安全的子宫、来到外部世界时,生活似乎令人胆战心惊。为了生存,一无所能的婴儿只能全然依赖周围人的照顾。但在这之后,这个个体会自我发展,逐渐自立,学会生活。
◇ 有时,躯体濒临死亡,却又悄然复苏。这时,旁人就会感叹:“求生欲强,真是万幸!
”尽管很困难,但是让我们重回这个话题:表面脆弱就是真的脆弱吗?看似强壮者就不会暗藏死穴吗?
所谓的心理脆弱是指什么?什么样的人是脆弱的?
自我怀疑、怏怏不乐、交往障碍、惯性迟疑、活力减退、情绪波动、消极迷茫……这种种心理活动,又是否属于脆弱的表征呢?
关于如何抑制这些心理活动、如何向外界隐藏它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应对策略,方式和态度均有不同。
某个人在旁人眼里一向强壮、适应力强,有一天坚硬的外壳却突然裂了缝。这时人们就会说:“他崩溃了。”另一个人没暴露任何弱点,看起来似乎坚不可摧,那么这个人真的很坚强、足以自我保护吗?
我们之中,有些人韧如芦苇,另一些更似橡树吗?
还是其实两者兼备?
话说回来,究竟什么是真正的强大和脆弱?
脆弱是否真的意味着柔弱、易倒,需要支撑?是否代表着处在被连根拔起的边缘,更难抵御生活的波澜?
我们会发现,现实绝非如此。
各个流派的心理治疗师都明白,个体在探求存在的意义时,心中会充满怎样的犹豫、矛盾、怀疑和波动。在这些人类内心世界的观察者眼中,每个人身上脆弱的一面,都在推动着个体进行内省,并且会随着内省进程的结束逐渐表露出来。这一面的每一道蜿蜒、每一点凹凸,都是个体脆弱性暴露的痕迹,也印证着脆弱的丰富内涵。
我们每个人都是脆弱的,但这种脆弱究竟指的是我们身体里的哪一个部分?
我们生存和行为的障碍、深层的疑惑,许多都和自己的脆弱息息相关。作为一个心理面向,脆弱究竟有什么表现?
是什么使我们时而敏感、深思、忧郁、喜忧参半,时而动摇、羞涩、不满、感到疲乏,时而耽溺哀伤、又骤然变得欣喜若狂,时而感到震惊、纠缠于陡生的细枝末节,又或时而一身反骨,时而低眉顺服?是什么使我们一个接一个地、又或同时经历这些心理状态?
安娜:“生活中,我的自我感觉还是挺好的:我很独立,适应力强,能满足外界对我的期望,也对自己的现状很满意。但是,有些时候,当周围安静下来,我会感到悲伤、空虚,体会到一种难以言喻的缺失感。我想,这是因为我脆弱的那一面藏得很深,一旦露出苗头,我就无法自如地表达它,也无法阐述它。我很害怕我这陌生的一面,因为那些突如其来的情绪让我浑身难受。”
脆弱令人害怕。
每个人都有许多面向。我们的心理是一片高低起伏的原野,充满着压力和冲突。在这里,各种矛盾的力量并存,彼此叠加,或者此消彼长,彼此寻找、堕入无意识中,彼此相连、然后彼此断裂,想要求得化解、却总也无法达到。
在这些矛盾之中,我们首先要探讨的,是社会面具和内心真实之间的对立。多数时候,个体不得不隐藏自己真实的生活,以求看起来与周边环境相适应。因此,即使是面对着自己,也很难承认自己的脆弱,更加恐为人知;受这种奇特的恐惧影响,个体深深地压抑着自己的脆弱。
为了避免暴露人前,人们选择戴上面具,不停演戏。
【我隐藏了自己的脆弱】
各种精神状况的表露往往被视为弱点,这种偏见使我们无法好好地认识它们的表征。
在日常语言里,“脆弱”这个词带有负面含义。人们普遍追求竞争力和社会意义上的成功,一系列相关的品质由此备受推崇;凡是与之不相符的态度和行为,都不被允许。如此一来,为了表现得合群,个体必须控制自己,压抑人性。
人的敏感并不总能获得体谅,甚至可能遭到排斥。
在某些社会阶层中,顽强、沉着、在困境中保持自制被视为必须,这实际上排除了那些做不到的人;而越是被排斥,这些人就越是痛苦。
【以军队为例】
要说最排斥脆弱者的社会环境,非军队莫属。然而,创伤引发的精神障碍和后遗症在士兵身上并不少见。目前,他们的症状都能得到良好地识别、记录和治疗。如何应对危险情境尚可训练,但如何面对剧烈的现实冲击是不可能单靠自学的,因为引发的共鸣和影响无法预测。创伤后的反应属于隐形的伤痛,留下的是难以磨灭的印迹。如果连自己都不了解自己的伤口,甚至反而为之自惭,又怎么能继续带伤前行呢?确实,军队普遍配备了心理医生,但对那些因为难以克服的精神压力而变得脆弱的士兵来说,他们要面对的,一面是自我轻视,一面是心照不宣且如影随形的、来自他人的轻视。
社会高度推崇坚强、自制的模范,而对敏感的一味贬低或全然不解加剧了这种片面的推崇,这带来的后果是非常危险的。人类忘记了自我,不再为自我而活,吞噬他人的鲜活生命,鄙视一切灵动的感情,变得丧失人性却还不自知。随之而来的是价值观的颠覆。到处是信誉的破产和草率的评判,个人的勇气和冒险精神荡然无存。人们不但否认自己的恐惧,还要矫饰欺人,说是疯狂购物带来的压力。
马丁·斯科塞斯2013年的电影《华尔街之狼》充分展现了丧失人性、丧失一切感性所带来的后果。电影改编自一名证券经纪人的回忆录,讲述了追逐金钱的欲望如何使一个人走向崩溃。作为非人化的代表,电影里这个辛辣的人物形象令人不寒而栗,因为在他身上毫无反省意识,更遑论救赎。从始至终,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捕猎者,粗鄙、讨厌、肆无忌惮、不知廉耻、沉沦堕落、枯槁空虚,依赖各种药剂、毒品来渡过人生的各个难关。他已经完全摧毁了自己的本真、自己作为人的感性,将这些通通献祭给了金钱的图腾;而对这一切,他全然一无所知。
在工作场合,若是表现得激动、腼腆、不安,往往会招致不信任。为了隐藏这些情绪波动,以免惹人不悦,人们在面对外界时,习惯戴上一副面具:准备一个社交形象,力保不流露一分一毫的真实。即使面对亲朋,人们也害怕暴露真实的自我。由此,自我评价及他人的印象有多么重要,便可见一斑。这种害怕使人画地为牢,僵硬固化,只要体会到与上述印象“相悖”的情绪,就会产生负罪感。
埃里克:“我很讨厌上司站在背后盯我的电脑屏幕,看我某个文档的进度。他在监视我,我却看不见他的脸。我确信他对我的评价是负面的。这种时候,我会感到极其脆弱,就好像一个被当场抓包的小孩,感觉有罪。尤其是,一想到他能看出我的不安,我就极其焦虑,我会不顾一切地掩饰这种不安。这些情绪来得毫无道理,让我一头雾水,我却要不停地和它们做斗争,我讨厌这样的自己。”
这种情况,是埃里克的不安在发作,这种不安十分隐蔽,由来已久,且越来越难以掩饰。这种情绪的源头是他的童年经历,负疚感更加滋生了这种情绪;而负疚感本身就是人类脆弱性的一部分。应当注意到,在这个情境中是有两个角色的:那个站在后面“监视”的人,又是出于什么隐秘的动机呢?对这个人来说,这同样是一个久远、原始、不断重复的情境;在这个情境中,两个人无意识地互相吸引,重新扮演起了每个人的角色。
害怕被别人看到所谓的弱点,害怕因为不应在工作场合出现的不安而受到审视。这种害怕就此控制了人们。
人们认为不能接纳自己的这种情绪,把它当成异常现象,而非某种具有深意的信号,更不设法探求它的深意。
【所以我的脆弱是隐蔽的】
脆弱成了隐秘的所在。搬家用的纸箱上可以贴“易碎物品!小心轻放!”人却绝对不能堂而皇之地给自己贴这样的标签。没有人会公开宣称自己脆弱。
为了看起来轻松自如、从容不迫,我们学着隐藏那些世人眼中的人格缺陷。即使有人感到自己身上不具备这些社会所“必需”的品质,也不会让人发现这一点。他们要么揣着这个秘密待在阴影里(这种情况最常见),要么就想出大量的、有时甚至是强制的方法,以使“秘密不被察觉”。
人的感性就这样被藏了起来,就好像是一种耻辱或残疾,是一种无人承认的差异。
荒谬的是,这种感性一旦暴露在阳光之下,竟会自觉好像一只夜灯下的蛾子!在田纳西·威廉斯的戏剧《玻璃动物园》中,女主人公劳拉身上体现的是从孩童向成人和女性过渡的困境。她的少年时期过得很苦,“内向、自卑……不断渴求缺席的父爱”,可想而知极端脆弱。她整日蜷缩在家,对母亲的关心或说教置之不理,后者则希望给女儿物色一个“可以照顾她的人”。因为过去曾被残酷的现实伤害过,劳拉十分孤僻、有些“怪异”。她只是需要这份孤独,好自我保护、沉浸在自己的幻想里。她整天照顾一些玻璃动物,它们奇特而脆弱的美正反映了劳拉的敏感。只要别人在场,她就惴惴不安,亟欲逃离。她想逃离的并不是人,而是此前加在她身上、使她备受伤害的人际关系。就在这时,她的世界出现了一个年轻人——弟弟的同事。母亲笨拙地想办法引诱他做女婿。而劳拉感到这个年轻人被真实的她触动了,似乎能够理解和尊重她的怪异和脆弱。尽管再三抵抗,她还是打开了心扉。年轻人发觉了她身上被点燃的火苗,急忙澄清自己已经订婚了。劳拉燃起的希望之光立刻就此熄灭,只余满腔的绝望和孤寂。
“劳拉的眼中曾闪烁着神圣的火焰,却如被一阵风吹熄了,只留下无止境的痛苦。”
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我们把自己脆弱的一面以及隐秘的不安埋藏到深处。从小,我们就在学习跟自己谈判,遮住那些似乎见不得人的部分,使自己显得强壮、优秀、健康、适应力强……也使自己免于被这些情绪掣肘、侵蚀甚或吞没。
当脆弱的一面表现出来,就会释放种种情绪信号:多情善感,心态不稳,情绪波动,疑虑重重,犹豫不决,面对考验束手无策,面对选择瞻前顾后。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一切都代表着弱点,都会引发怀疑和不解。
格扎维埃:“在家人面前,我必须维持一个坚强的男人形象,能够带给家人物质和感情上的安全感。但另一面,我有时会觉得自己还是个小男孩,拿不定主意。我就会全权交给我太太,让她决定去哪儿度假、带孩子们玩什么、去哪儿旅游,诸如此类的事情。反正就是除工作以外的一切事情。就好像我是专为工作而生的,就好像我完全没有创造力似的。这总是让我沮丧和焦虑,因为每当我太太要我发表意见,或者指责我家庭生活不积极时,我就会感到一阵巨大的空虚。我就是做不到,就这么简单。可是一旦到了工作上,我可以完美地做到自主,没有任何问题。”
对格扎维埃来说,工作使他心安,使他快乐。相反,涉及个人决定方面,他就会感到缺憾、停滞、令人焦虑的空虚。如此一来,如果他自己不能在私人生活中察觉,亲近的人也意识不到,那么他的脆弱就会被彻底忽略。
面具充当了保证表面的安定和合群的工具。
当我们揭下面具,得知背后的隐秘,可能会陷入高度的恐惧:我会表现出什么样子?其他人会怎么想?他们会作何反应?他们还会爱我吗?
而我自己,我了解自己真正的样子吗?我会爱我将要看到的这些吗?
这些都令人恐惧。
对有些人来说,脆弱是可见的。对另一些人,脆弱是内心的隐秘。还有一些人,他们对自己的脆弱完完全全一无所知。
有时,人们知道它存在,人们会怀疑;因为被压抑着,不能表露出来,它就只能在阴影里漂浮不定。但在内心深处,人们其实知道,他人面前的自己与真实的自己有多少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