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万吉
出版社:大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5月
ISBN:9789674192853
*此为本地预购书籍,调货时间为1-2个星期。
*若现货书籍与此书籍一同下单,则会等书籍到齐后才安排配送。
*下单前请查阅【注意事项】的栏目以及自行斟酌,若能够接受再进行购买。
书摘插画
内容简介
“宗教不仅让人类灵魂有所寄托,也构建人类的智力。因此,宗教人士的肤浅,无关宗教,而是他们对宗教缺乏理解。
宗教是严肃的,却往往被认为是荒谬的,这不是因为宗教的本质,而是肤浅的宗教人士使然。信仰宗教的人很多,但是,并不是很多人以理性的方式来贯彻信仰。事实上,有不少是盲从的信徒。真理不一定来自宗教人士,反而许多时候只能由非宗教人士来解释。宗教应该建立在思考和知识的基础上,而不是盲从的宗教人士。”
本书收录万吉从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刊登在《东方日报》的专栏文章(由副新闻编辑林建荣翻译),是林宏祥主持的大同工作室,尝试在本地多元社会筑起桥梁、以对话取代对抗的努力之一。我们相信,社会观念的改变,必须与制度变革同行,培养进步的力量,回应极右势力的反扑。我们也希望,当自由派与保守派争夺话语权的时候,我们应该壮大“中间”,并争取中间派的支持——即使改变不能一夜到位,至少不会因为对不确定的恐惧,而倒回原位。期盼这样的坚持,能将多元、自由的信念,慢慢变成社会的主流。
秉持这样的理念,大同工作室推动对话,加深彼此了解,化解各自偏见。穆斯林需要看到自己可以有更多选择,非穆斯林也不能只看到铁板一块的穆斯林。于是写作以华文与马来文双语进行,期待得到不同群体的回应、激发反思,继而打造共识。我们坚信,这个多元的社会,不应该只有一种诠释。
作者简介
万吉(Wan Ji bin Wan Hussin)
埃及Al-Azhar大学毕业,在马来西亚吉兰丹大学完成硕士论文,目前是博士学位候选人。
著有Aku Bukan Kafir、Kezuhudan Umar Abdul Aziz、Kesederhanaan Nik Abdul Aziz、Ulama Yang Bukan Pewaris Nabi等。
曾任大同工作室(SAUDARA)学术主任(2018-2020),及槟城首长资讯官(2017)。
目录
天堂与地狱之外的世界 /林宏祥 序
跨界交流消除偏见
对话能避免偏见
《可兰经》没说女同性恋须受鞭刑
反对童婚
伊斯兰允许殴打妻子?
灾难时的滑稽谬论
宗教局检举没遵守教义?
伊斯兰学者论述酒
从伊斯兰角度看死刑
马来人主权论
罪过与罪恶之分
伊斯兰反歧视
语言:身份和需要
马来西亚属于谁的?
反思伊斯兰运动
禁祝圣诞快乐?
上宗教课不保证品格良好
衣着及遮体
十字架动摇伊斯兰信仰?
伊斯兰禁非穆斯林当领袖?
伊斯兰和马来人如何看猪
禁止庆祝情人节?
以宗教之名撒谎
勿称非穆斯林为“Kafir”
尊重所有宗教
我国伊斯兰为何倾向保守?
伊斯兰与君主制
从书展看大马穆斯林
恐怖主义从何开始?
一夫多妻制 何去何从?
为何对锡克庙开斋愤怒?
希盟执政一周年:马来人及伊斯兰课题
情绪与事实之间
从伊斯兰看财产申报
权力塑造的宗教?
知识会因恐惧而退化
爪夷字:知识或传教?
试读
“伊斯兰”与“对伊斯兰的诠释”,这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差异。“伊斯兰”的本质是来自上苍的启示。然而,“对伊斯兰的诠释”,则脱离不了诠释者的思维和生活经验。
当穆斯林世界对伊斯兰的实践,更多是混杂了宗教情绪与政治考量的诠解时,问题就出现了。阿拉伯世界对伊斯兰的诠释就夹杂着阿拉伯情意结。在巴基斯坦、印尼,甚至马来西亚也如此。
在马来西亚,“伊斯兰”和“马来人”这两个字几乎成了同义词。谈到穆斯林时,脑海即浮现马来人,反之亦然。其实
这种想法有缺陷,因为伊斯兰被认为是源自上苍启示的宗教,而马来人则是血统的划分。
伊斯兰与马来人
在印尼,我们可见到信奉兴都教或基督教的马来人,在菲律宾亦如此。事实上,在马来西亚,也有信仰伊斯兰的印裔和华裔。换句话说,马来人不一定信仰伊斯兰;而穆斯林不一定拥有马来人血统。
伊斯兰与马来人的结合,有时造成了大众对伊斯兰的许多误解。尤其是一些组织,不管是政党还是非政府组织,时常在社会中挑起伊斯兰─马来人的情绪。其后果非常糟糕,国民之间因种族和宗教而产生偏见。
如果有人生病,则需要治疗。同样,国民之间的偏见也是一种“社会疾病”。
因此,大同工作室与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日前就联办“认识伊斯兰教,了解穆斯林”公开课程,以消除社会之间,特別是穆斯林和非穆斯林之间的误解。
自从国外回来,我所主持的伊斯兰研究课程,一般都只涉及穆斯林。这样的公开课程,跟以往不同,不仅认识了许多华裔友人,同时也可让我向非穆斯林朋友讲解伊斯兰。
我讲解伊斯兰,与其他伊斯兰传教士可能有所不同,他们有可能只说出伊斯兰的正面,但我选择坦然相告,承认伊斯兰历史上充斥政治与现实的黑暗面。对我而言,对宗教的自信,应建立在诚实对待事实的基础上。
缺乏文化交流
四堂课中,从与会者提出的问题,我发现华裔在一些课题上对伊斯兰有错误的认识。他们有如此的认知,也许是因为在马来西亚,伊斯兰往往与种族(马来人)和政党捆绑在一起。
譬如,关于伊斯兰国概念,不只是华社,甚至在马来社会及全球穆斯林,都以为它存在于伊斯兰神圣文本里。事实是,这只不过是伊斯兰运动里的一些伊斯兰学者所创造的概念,他们渴望光复百年前的伊斯兰王朝。
《可兰经》中有一节经文指出,上苍通过创造男人和女人,造出人类。从两种不同的性別,人类生育孩子,并衍生出
部落、宗族和族群。基于人类的多元,《可兰经》强调人们应实践“互相了解”。
种族、民族和宗教信仰的多元,这些在生活中是无法分割的。多元并非敌对根源,反之可以产生智慧。更重要的是,每个民族都有各自文化的智慧,而在跨文化的情况下,人类可以分享这些智慧。
然而,与预期相反,多元常被视为敌对的理由。它始于偏见,并以仇恨来终结。这一切之所以发生,因为缺乏文化交
流;每个公民都只想了解自己的文化,而不想尝试了解他人的文化。
因此,“认识伊斯兰教,了解穆斯林”的课程,是要努力消除国人的偏见。更重要的是,国内有许多穆斯林不认为有责
任展现伊斯兰的真实面貌。他们仍然把宗教与种族和政党政治联系一起。基于此,国内许多非穆斯林仍然对伊斯兰非常模糊。
总结而言,如果人们不分种族、宗教及性別,彼此爱护、相互帮助和尊重,那国家将安宁。但所有这一切都可因国民的偏见而瓦解。因此,华社、非穆斯林愿意去了解伊斯兰,应被赞许。我国穆斯林社会,时常指责非穆斯林反伊斯兰,但实际上,非穆斯林显得更积极地学习及要了解伊斯兰。
反之,穆斯林不应就此感到自豪,却不愿去了解其他宗教。因此,我个人曾想过,举办互访各宗教场所的活动,如穆
斯林到访华人寺庙、兴都庙和教堂;同样,非穆斯林到访清真寺及祈祷所,以加强彼此之间的了解,进而塑造一个互相包容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