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马消费满RM80免邮费

我香港,我街道2:全球華人作家齊寫香港

【预购】我香港,我街道2:全球華人作家齊寫香港

售价
RM49.23
优惠价
RM49.23
售价
RM54.70
已售罄,请联系客服【轩轩】~
Unit price
per 
节省10%
运费将在结账时计算,详情请查阅【商品配送与邮费细节

编者:香港文學館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时间:2021年04月

ISBN:9789863598824

*此为预购书籍,到货时间为6-8个星期(约2个月)。
*若现货书籍与此书籍一同下单,则会等书籍到齐后才安排配送。
*下单前请查阅【注意事项】的栏目以及自行斟酌,若能够接受再进行购买。

内容简介

我的城裡有你的街
外地視角的香港書寫

  【他們的香港記憶中,有一條街,有一個人,始終閃耀著動人光點】

  如有一個地方,去了無數次都好像首次踏足,猶如不斷變化的迷宮,那就是香港。——袁紹珊〈天神與天后〉

  若一個城市的語言能法術般使草莓變成梨,它大抵沒有辦不到的事。傾城之際,那梨自己就是自己的神蹟。——言叔夏〈維多利亞港的梨〉

  【香港文學館主編《我香港,我街道》續作】

  《我香港,我街道》集合54位香港本地作家書寫香港街道,出版一年後,續作《我香港,我街道2》更引入外地視角,輯一「我的城裡有你的街」邀請曾經或當時居於外地的作家寫書寫與香港一條實存街道同名的外國街道,穿透名字背後所蘊藏的歷史文化,瞭解香港與外界的無形聯繫,例如台灣作家房慧真寫灣仔的太原街與台北的太原路,胡晴舫寫香港的第三街與紐約曼哈頓的第三街,澳門作家袁紹珊寫澳門天神巷與香港天后廟道。輯二「那裡的香港人」邀請居於外地的作家,寫香港一條實存街道上的一個人,包括台灣作家言叔夏、黃麗群、楊佳嫻、騷夏,與現居外地的香港作家廖偉棠、洪昊賢、沐羽、惟得等人。除了專業作家,輯三「我城漫遊」的作者群亦有香港舞蹈家、政治人物、社區工作者與素人學生,更能顯香港日常生活與庶民視角。

  本書繼續發掘這個城巿的多樣性,埋在熟悉之下的陌生,或隱或現的紐結;而它與第一集的差別在於,為「香港本土」引入了更多的海外維度,在更多的對照與差異之中,想像連結與共同,面對我們離散的本質。——鄧小樺(編者序)

  斷續看著新聞,斷續看著這些書寫香港的文稿;忽然覺得篇章如藥,鎮靜心神,又似旌幡與秘帖,招魂。——陳慧(推薦序)

  本書作者(依文章順序排列):房慧真/胡晴舫/袁紹珊/黃愛華/游靜/楊彩杰/廖偉棠/鄒頌華/甄拔濤/駱以軍/盧燕珊/李智良/言叔夏/沐羽/洪昊賢/寂然/惟得/黃麗群/楊佳嫻/楊天帥/廖偉棠/騷夏/李儀/李顥謙/黃裕邦/馮敬恩/王樂儀/袁嘉蔚/陳偉森/黃大徽/黃敏華/黃潤宇/曾詠聰/蘇朗欣/蘇偉柟

各界推薦

  陳慧(作家)專文推薦

  沈旭輝(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客席副教授)
  馬家輝(作家)
  崔舜華(作家)
  張曼娟(作家)
  董啟章(小說家)
  潘源良(作詞人)
  ——港台共同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編者简介  

香港文學館

  香港文學館有限公司由一群香港作家、學者、文化人、藝術家、媒體人組成,自 2014 年香港文學生活館開設以來,每年舉辦不同活動、課程及展覽等,並與多個機構合作企劃,為社會提供文學相關的服務。香港文學館是一個正努力茁壯成長的文學藝團,立足文學本位,同時謀求拓展文學的邊界,現時擁有全職員工十多人;自家所創文學節慶「第一屆香港文學季:書在人在」及「我街道,我知道,我書寫——社區書寫計劃」分別獲得 2015 及2018年藝術發展獎之藝術推廣獎。近期籌辦之活動及計劃包括:賽馬會「過去識」本土文學普及教育計劃、「虛詞.無形」文學發表媒體平台、《方圓》文學及文化季刊、「我街道,我知道,我書寫——社區書寫計劃」及西九自由約等。

目录

推薦序 一片冰心在玉壺 陳慧
編者序 他地在地 鄧小樺

輯一

一頭虎斑貓藏身熱帶水果叢 房慧真
第三街的第三人 胡晴舫
天神與天后 袁紹珊
高街 黃愛華
路上 游靜
祝願道 楊彩杰
北京路和北京道 廖偉棠
大學之道 鄒頌華
像樹的記憶──記滑鐵盧 甄拔濤
水仙 駱以軍
赫德道與台基廠頭條──Her Majesty and Chinese H(e)art 盧燕珊
渡日若渡海 李智良

輯二

維多利亞港的梨 言叔夏
如一段被遺忘的笑話,亞公角街 沐羽
蛻皮──觀塘·宜安街 洪昊賢
理想的書店──英皇道的小事情 寂然
皇后貶謫大道西 惟得
林在蘇杭街 黃麗群
世界小得像一條街 楊佳嫻
彌敦道十字路口(自己有苦自己鳩) 楊天帥
西洋菜南街尋人記 廖偉棠
離開以後 騷夏

輯三

牛不能承受的輕 李儀
擊壤待渡 李顥謙
啞火 黃裕邦
石圍角的那條斜路 馮敬恩
城南道夏娃 王樂儀
新樂街 袁嘉蔚
界限街的花、書法和我 陳偉森
堅道以下荷李活道以上 黃大徽
西樓角路上的天橋 黃敏華
素服冷眼必嘉街 黃潤宇
電氣道 曾詠聰
隧道 蘇朗欣
上斜落斜 蘇偉柟

试读

〈林在蘇杭街〉

黃麗群

多年後我拉行李箱踏上蘇杭街,隱隱感覺這似乎是十五年前和林繞過的區域,又不那麼確定。那一年我沒下車,坐在九人座裡昏昏欲睡,透過車窗看見林走入乾貨店,店東早準備好她大袋大袋的東西,笑瞇瞇迎上前來。

林是族叔早年生意結識而成的通家之交,八零年代一個做報關航運,一個做飾品外銷,兩人都起了家,往還如外姓手足。我們見她,在姓氏後綴稱姑姑,家裡的同輩人與她倒不喊姊妹兄弟,只平呼姓氏,但在前加一個「大」字,這個大字很有趣,有時能表示仰角的尊敬有時也能表示俯角的親暱。

付了錢寒暄也畢,身體屬於胖的林感覺有點兒氣喘吁吁地回頭點點手,司機連忙下車拎貨,接下來我們還得趕路,往裡過深圳關卡開進廣東中山參加家族親戚的一場婚禮。那陣子林彷彿興致很好,提議帶我們先在香港逛一圈,林到香港固定幾件事:跟銀行開會、吃、以及大辦海味乾貨。她在天母的家中總是長年儲藏一條來自上環的迪化街。

那時林年約四十八九,一直沒結婚,有次她拿出大學時的照片,仙靈美麗,她並不故作矜持掩飾得意,但說起來口氣感覺像是講前世又像是講自己的孩子而故事那麼典型:家境清苦、手足眾多、白手起家,半工半讀念完外文系,八零年代初畢業在貿易公司上班,不到三十歲貸款創業,一開始專做聖誕燈飾外銷美國,她說創業第一年兵荒馬亂,到了年底想起來該刷存摺,她說:「我真的不知道怎麼賺到那麼多錢。」

「錢來的速度快到自己都會怕。」她又說。林為父母兄弟姐妹置產,為每個侄兒女準備一份留學與結婚基金,然而也因親人與錢傷透了心。有些事之於人彷彿因愛而生卻一再失滅於利,而有些事因利而起卻未必止步於利,或許這是為什麼她更喜歡在我家族裡走動,很長一段時間祖母家的週末聚餐都有她一份,她經年削男式短髮,細眉笑眼團團如佛,行動風火滾熱,衣著卻清淡,穿到腳踝的素裁素面棉麻長洋裝(後來那被稱為森女風了),偶爾我去看祖母,見林施施然移動,從餐桌上捉一顆綠葡萄邊吃邊說話,也覺很有意趣。林這樣拼搏而出的人對世界自然不乏意見,幾次聽見她說了什麼,我未必同意,也辯難幾句,其他人私下偷偷拉著我笑說:「只有你敢這樣跟她講。」我說為什麼不敢呢?她雖實在固執但也不兇,也不霸道,也不壓人。

。。。